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7日

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实践培养研究

○ 天柱县蓝田镇小学 黄再星

小学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农村小学音乐学科而言,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比如音乐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音乐教学脱离实际;学校、家长对音乐课重视不够,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等,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每个小学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校本课题研究结果,作如下建议: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实践策略

1、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小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必须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音乐的多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用最新最前沿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如创设情境和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使学生在非常轻松的心情下学习音乐,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同时,在音乐课上,除了唱歌学习外,一些乐理知识的引入、适量的音乐欣赏等都能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改变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在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让学生边唱、边跳,还要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中年级学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为了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也要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循序渐进;高年级学生普遍不喜欢唱歌,可以加强欣赏教学和器乐教学,或开展课外音乐兴趣小组活动。

3、增强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让农村的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情感体验因素,让学生逐步改变原先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不屑”态度。首先,在教唱歌环节中,除了教会学生唱歌之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歌唱,而不是进行无感情的“喊唱”。其次,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村小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一些简单乐器。例如,口琴、竹笛等,这些小乐器价格不贵,农村学生也能够承受。有了学习乐器的经历,学生就会觉得音乐课的形式原来也可以这般丰富多彩,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4、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建立起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与聆听有关的艺术形式。将聆听教学引入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受到熏陶,滋生全新的情愫。因此,音乐欣赏是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一大有效途径。

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在欣赏进行之前,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提出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在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在音乐中,你想到了什么?”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进行思考的问题。学生带着思考进行音乐欣赏,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以被充分激发,对于音乐的理解效果势必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习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萌芽起来。

总之,在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度的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探索创设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学习新鲜感的同时,品味音乐的独有魅力,提升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继而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 2021-05-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098.html 1 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实践培养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