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舒万模)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今年以来,岑巩县各级各部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为躬身为民的“指路碑”,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作为解民忧、纾民困 ,打通了服务群众的“堵点”,有效解决民生大难题。
抓好扶贫车间建设,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让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可以选择就近就业,变身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难等问题。
争取资金建设扶贫车间。2019年来,共投入资金1097万元,用于扶贫车间建设。其中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47万元,建设扶贫车间5580平方米,采购生产设备85套。在乡镇投入帮扶资金750万元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食用菌大棚145个,种植林下茶树菇330万棒,建设生产加工车间,带动附近群众就业增收。
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24个,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类,主要从事服装生产、农产品加工、打火机制造、蔬菜配送等,带动2510名劳动力稳定就业。
创新模式促进就业增收。由于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及年龄相对较大的劳动力。选择劳动力强度相对较小、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入驻,符合留守在家的群众就业。创新扶贫车间生产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加工带动、龙头企业带动、返乡能人带动等方式发挥龙头企业聚集带动效应,鼓励支持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根据企业订单或产品,组织劳动力在车间集中生产加工,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
开展招聘会吸收就业。通过开展招聘会、网上发布就业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等方式,大力招聘搬迁群众就业,实现就业稳定增收,24个扶贫车间共带动劳动力就业251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98人,带动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549人。
兑现政策促进就业。出台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补贴政策和以工代训补贴政策。目前,共计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补贴44.55万元、以工代训补贴103.266万元,兑现评定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省级优秀扶贫车间等奖补资金50万元。同时,针对安置点扶贫车间开展免费招工服务、优先岗位信息发布、就业扶持政策宣传等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