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以婷) 今年以来,黔东南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职能职责,依托团属阵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焦“五个体系”建设,助推搭好“五桥”、建好“五家”,努力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家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搭建“感恩桥”创奋进之家。充分发挥“青年之家”阵地作用,组织安置点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朗诵比赛、喜迎建党100周年暨“新市民·追梦桥”等宣传活动,引领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截至目前,全州安置点夜校共累计开课76课时,覆盖群众12406人次。
搭建“致富桥”创幸福之家。以青年乡村振兴夜校等平台为载体,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双语教学等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州28所安置点夜校累计开课342课时,培训学员20426人次。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创在乡土·春风行动”—团团岗位直通车线下宣传活动,累计为现场群众咨询解答1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
搭建“融合桥”创文明之家。以“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希望小课堂,开展了舞蹈、绘画、剪纸、“探索眼睛奥秘、科学防控近视”知识讲座、非遗小课堂等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安置点青少年更好融入社区生活,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儿童青少年1300余人次。
搭建“平安桥”创和谐之家。充分利用“3·15”、“三八维权周”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青春普法益起来”法治宣传流动课堂活动,做到法律宣传在身边,法治意识入人心。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消防安全宣讲及现场消防演练活动。截至目前,全州安置点夜校累计开课171课时,覆盖群众2859人次。
搭建“连心桥”创温暖之家。联动青年志愿者、多部门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暖心回访55名“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受助学生,开展爱心义诊、“关爱长者”、慰问农民工、“把爱带回家”关爱主题等活动,为170余名安置点群众进行健康义诊,为4100余户群众送去新春祝福,为安置点32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棉衣、棉鞋、帽子、手套、彩笔、保温杯、口罩等物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