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8日

科技赋能助推优势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七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顾婷英

油茶种植是锦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但在过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全县油茶品种良莠不一,树龄老化,单产量低,经济效益不能凸显。

为破解众多难题。2016年以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调研基础上,与锦屏县达成产业技术支撑意向,并在浙江省富阳区对口援助工作的支持下,由亚林所木本油料团队承担推进林业科技提升产业的工作。在富阳的帮扶下,目前锦屏县新建的油茶、薄壳山核桃高产示范林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0%,稳定后盛果期亩产值达将达到5000元以上。

引进良种良法 支撑产业发展

引进亚林所选育的油茶纯系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4号等油茶良种,以及多个油茶高产新品种。引种亚林所选育的亚优系列山核桃良种,以及马罕、波尼等薄壳山核桃良种。运用最新油茶高产品种组合及营建技术,建立高产、油茶山核桃林分,团队专家还技术支持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应用薄壳山核桃、山核桃育苗技术,实现育苗质量大提升。

低产林改示范 引领产业发展

综合运用密度调整、异砧嫁接和林下套种等技术,对现有山核桃、湖南山核桃林分进行改造升级,支持当地特色资源提质增效,特别是打造了三江镇国有林场山核桃改造示范基地500亩。使用亚林所发明的种间授粉技术,创新运用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果实的花粉直感作用,提高平秋镇桥问浙江山核桃基地等现有山核桃林分产量和效益。专家团队运用密度调整、整形修剪,以及合理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指导对现有油茶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升级,今后将示范引导大面积低产林份密度调整、截干等产量倍增计划。

锦屏油茶和山核桃产业得到全面提升、初见成效。

新建和改造油茶、薄壳山核桃高产示范林4000亩。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山核桃、油茶高产示范林的建设提供保障。投产早期亩增产值2000元,稳定后盛果期亩产值达将达到5000元以上。

特色资源利用已显示快速成效。锦屏当地近10年来种植了3万亩湖南山核桃,多数与杉木混交造林,长期以来生长快但结果少。亚林所团队与锦屏县林业技术人员、锦屏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制定技术应用方案,经过一年多试验改进,形成大树快速改接成冠技术,在一年内形成树冠,二年初花试果。为锦屏山核桃资源效益显著提升奠定了基础。

薄壳山核桃花粉应用到山核桃授粉技术为亚林所姚小华研究员发明,采用这项发明的山核桃授粉技术,在锦屏县平秋镇桥问村200亩基地部分初果期山核桃产量提高1.5倍以上。指导形成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种苗培育基地。从引种、穗条生产、砧木利用技术引进,建立80亩种苗培育基地,年产嫁接苗木20万株,产值达到200万元。

如今,锦屏山核桃产业现已形成从种苗、基地建设、高效管理、采收(原料)、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如果经过后续推广发展,将支持2万人年人均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产业将支持5万人人均稳定增收1800元。

培养技术人才 助力产业发展

与林业局组织种苗、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等多方面专家集中诊断关于经济林生产管理问题,两年来50余人次,培训人数达480多人次。并与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锦屏县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人员组成产业常态化的研讨会,并结合项目将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团队工作一起进行湖南山核桃改接、山核桃授粉及油茶等研究工作。

邀请锦屏当地林业局和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草局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训班,考察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参与全国会议,拓宽产业发展视野。山核桃方面加强对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将对方负责人纳入技术培养对象,参与到全国示范基地和核心科研基地研究中,提升对于品种、嫁接技术等方面的技能。

创新管理机制 寻求合作共赢

长期以来,科研单位多数以项目研究、偶然调查等方式与各地产区对接,存在活动方式上的随意和间断性,缺乏对地方特色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和相对较长时间的技术支持,往往不能在短时间直接作用于产业。锦屏技术合作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在短短时间里,展示出联结效果。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县,富阳区为模式运行提供保障支持,锦屏县林业局提供有效组织,结合锦屏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亚林所为锦屏县提供技术服务。这一项三方合作机制的创新,可保证实现较长期合作。

--> 2021-05-28 ——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七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160.html 1 科技赋能助推优势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