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光昌
17条县道油路串联17个乡镇(街道)出县跨省;315个村拉通水泥路,村与村之间四通八达;367个30户以上自然寨硬化了通组路,寨与寨之间互联互通。路,让天柱苗乡侗寨的旅游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成片。省道S308翁毕线出天柱邦洞米溪连接三穗县上州府凯里、省府贵阳,北上北京、南下广州;国道G242甘钦线北出天柱邦洞坪能村连接湖南新晃县入湘辐射华中华北,南出天柱高酿镇地良村途经锦屏县、黎屏县入桂直达沿海;三黎高速连接三穗高铁南通北达。“内通外联”的道路网络串起北侗生态文化旅游的黄金通道。
5月25日,笔者驱车从天柱县城出发,沿县道天白公路行驶至社学街道燕子湾进入渡马镇共和村通村公路,不到30分钟,便来到中国功夫村庄——甘溪侗寨。站在寨门边远眺,霞光之中,这个最古朴、最淳朴的传统村落,宛如苗歌侗韵里走出的侗家姑娘,清新脱俗,美到极致。
走进甘溪侗寨,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看看古老的侗家木楼,走走宁静的青石板花街路,摸摸古色古香的石栏杆,听听醉人的侗歌“略板略”,瞧瞧神秘的侗家花棍,品品甘甜的农家甜酒,听听六家拳打虎故事,蹚蹚清澈的溪水,感受“相约神秘甘溪”旅游宣言的真谛。从曾经的神往,到如今的便捷,村村通水泥公路,组组通水泥硬化路,户户通水泥串户路,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扶老携幼,奔赴甘溪侗寨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让他们迷恋的,不仅是甘溪秀逸的山水,更多的是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甘溪的淳朴和恬静,消除游客的焦虑和烦躁,勾起游客无限的儿时记忆。甘溪之旅,可谓寻梦故园之旅。
在甘溪小溪里的跳水岩,一位李姓游客和几名同伴,准备撩水戏耍。她感慨地说:“我们都是从广西过来的。现在交通很发达,从‘三黎高速’过来,下了高速进入县道、村道,很快就到了甘溪。”
甘溪一名武术教师向笔者讲述了瑞典两名游客搭乘汽车,沿着高速公路,前来学习侗家拳术的故事。2016年元月,瑞典游客生怕山路难行,不想来甘溪,但在网上一查,天柱2014年通了高速,最终决定来甘溪。“他们沿着公路欣赏田园风光,顺利抵达甘溪,圆了学习侗家武术的心愿。”
据了解,三黎高速通车前后,天柱旅游产业数据有着显著变化。2014年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3亿元。近五年来,天柱县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平均每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230余万人次,其中每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45万人次,年平均旅游总收入16亿元。“高速开通、国省道改造、县乡道改造、村村通油(水泥)路后,游客呈爆炸式增长,特别是自驾游越来越多。”天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雪翎说。
夜幕降临,甘溪侗寨灯火点点,神秘的侗寨更显静谧。美景如画,大批游人在此观看夜景、拜访武师、聆听侗歌、沿溪散步。杨国先和丈夫从新民村来到甘溪创业,在溪边开了一家农家乐,一次性可接纳100多游客。“生意不错!”晚上10时许,杨国先摆放的30多盒“赉借酒”“皇菊”等农家特产,早已卖完。
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村村通公路硬化,天柱县的旅游业也日益火爆。高速公路、国省道升级改造为外省、外县游客进入天柱提供了快速通道;四通八达的通村水泥公路为各村各寨的村民进入县城金凤广场、三十里水景长廊、三星岩文化苑旅游提供了便利。每天进入天柱县城跳广场舞、唱山歌的游客数以万计,县城各景点周围的饭店、宾馆座无虚席。
渡马镇桥坪村不仅硬化了通组公路,还硬化了产业路。近年来,该村坚持发展蜜柚和葡萄、黄桃等产业,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850亩,年产200万公斤,总产值达2000万元。桥坪村水果充分借助便利公路网和媒体宣传,采摘游成为时尚,水果不出园就销售一空。
当前,天柱聚焦“交通强国”、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争取开工建设天柱支线机场,启动天柱至会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邦洞至注溪、邦洞至蓝田等道路路面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35公里高等级航道……届时,来天柱的游客将享受到更加舒适的景点景区换乘服务,进一步助推天柱成为全州重要旅游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