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干团美娥小学 潘艳香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差,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够,在方言和汉语言之间的言语转换困难等。文章从问题的根源出发,以阅读培养语感、实践培养体验感、日记培养文字表述感,成为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差,在作文中往往无“话”可说、词不达意、生搬硬套、语病突出……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更好地改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差的现实状态,本人在长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基础上,试图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为提升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可行路径。
一、阅读:培养汉语言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坚持每天都读,读几页、读几章都行,这是语言材料积累的有效方式。长此以往地积累知识,在增加孩子词汇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形成一种文字表达的语感,这对于他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转换的难题在于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调、语序、语意和用法上的差异。例如壮语中的“我先走”说成“我走先”,南宁及周边地区的汉语表达也是“我走先”,这一用法用在作文中进行表述就成立“病句”。这样的语言表达差异,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英语学不好的根源所在。
从方言到作文,小学生需要经历着三个语言的转换:方言——汉语——文字。但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必须熟悉两种语言,其中的难题是农村小学生对于汉语言的掌握不熟悉,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因此,还得利用阅读来提升汉语言的语感,助力两种语言的转换,使之使用汉语言表达更顺畅。
二、实践:寻找生活体验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写作正是这样的一种实践表达形式。因此,我们说基于实践的文学才是贴近生活文学,也才能从心底去感动读者。
农村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引导自己的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题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来形成文字表述,让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有一个脚踏实地的支点,立地而作,行稳致远。
记录生活,记录体验,记录感受……是作文真实感和真诚感的体现,作家莫言说过,“把故事讲好最重要的是真诚、真实。”而这些真诚和真实就是扎根于生活,用生活讲好故事。这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小学生作文之中。
农村学生在课余时间,大多是参与家务活、农务的,如放牛、割草、砍柴等,这些生活的真实感都是城市学生没法比较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只要引导好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用心去体验,再把自己这种生活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就是最好的作文了。
相较于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可以接触的事物更多,如何让这些农村小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积累,才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因此,教育学生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无疑是重要的。
三、日记:用文字记录生活
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训练中,日记成为一种手段,或者说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小学教师在实践中也是如此运用。那么,日记该如何应用呢?何珠花提出这样的理解:“小学日记的写作锻炼便是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能力。”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日记中让文字语感和生活体验感深度融合,学生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日记,并非记流水账,而是一种文字语言的训练和生活体验感的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在题材选择上,引导他们记录自己当天所见所闻,甚至是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学到的知识等,选择自己印象最深,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记录下来。日记中的事件、事物、事项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真实记述,具体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此外,日记的写作训练还可利用仿写来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仿写,即学生模仿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一段自己喜欢文字来描写自己的生活事件,既可以进行整体的仿写,即对立意、结构、情节、技巧的全面蓦写,也可以对范文的局面模仿,而后者在实践中运用得更加广泛。其好处在于仿写提供了一种既有的写作范式,让学生有了一个表述的方向,它是一种刻意训练方法。日记训练,对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非常有效。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抓住了农村小学生写作的难点和突破点,帮助学生刻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升。本人在汉语言的语感和文字表述感上的努力,希望能成为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