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9日

隆平的稻谷梦

□ 鲍安顺

我与朋友走在田野上,稻谷金黄,一望无际。朋友说,他看着旺盛稻田,就想到儿时,田里的稻子,刚开花,未抽穗,植株稀薄飘摇,像风里零落的雨丝,让他倍感凄苦。他坐在门槛上,饥肠辘辘,望眼欲穿,像看到希望,却又渺茫。朋友的父亲,当时是公社书记,可是家里兄弟姐妹,老老少少,十几口人要吃饭,尤其青黄不接时,个个饿得眼冒金花,看着稻田,泪水汪汪。他指着田原对我说,你看,多么辉煌,我们要感谢袁隆平,他成就了中国人的最大梦想,就是吃饱肚子,不再害怕饥饿。

朋友的饥饿伤痛,我也有过,许多经历过那种痛苦的人,深有体会,铭心刻骨。袁隆平也不例外,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大地,灾荒战乱,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面如菜色,让他内心无比痛楚。后来报考大学时,他对父母说,他要上农学院,他是真心爱农业,因为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父母尊重他的选择,他便得偿所愿,从事了一生所爱,无怨无悔,至爱不渝。

看过一张照片,画面上的袁隆平,在稻田里拉小提琴,身影优雅,就像一位艺术大师,在金色的辉煌里,激情澎湃,酣畅淋漓。我仿佛听到琴声悠扬,圆梦的旋律,在天地间飘飞,优美深情,声韵动人。有人说,那是永恒之美,庄严辽阔,大爱无疆。我想,袁隆平拉琴,就像他对土地的挚爱,对稻田的追求,对谷穗的真情,让人心仪,无比崇敬。他曾说,她最初的土地启蒙,来自他母亲的教诲。袁母闲时弄花,怡情雅兴,常给他讲国耻家难,比如民族英雄岳飞,还有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壮怀激烈,生命总是与国土紧紧相连,说那土地,是万物的母亲。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真做过,梦见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他说,那梦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饱米饭,不再挨饿。另一个梦,就是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造福人类,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袁隆平说,人就像种子,做一粒好种子。他第一次,看到农民跑到高山上,兑换种子,下山种植,他才知道了,“施肥不如勤换种”,要增产,必须选育良种。后来他立志杂交稻研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竟有230粒之多,可是把种子播下,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好水稻。他不甘心,多次研究后得知,天然杂交稻有优势,人工杂交稻也有杂交优势,必须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他在海南找到有此性状的“野败”,它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的突破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他开始研究两系杂交水稻。2011年,他又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后来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他的杂交水稻,创造了神话,一项接着一项成果,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超级稻研究,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解决几千年未曾解决的吃饭难问题。

农民称他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带给全人类的福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获得共和国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荣誉数不胜数。他发起设立的隆平高科,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种业公司,进入全球种业十强。有人说,“吃饭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他谦虚地说,过奖了,我不能和邓小平相提并论,受不起,以后不要这样讲了。很多人说,袁隆平养活了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人! 袁隆平却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有人说,袁隆平不只是中国的,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让人心驰神往。

--> 2021-05-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362.html 1 隆平的稻谷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