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读书,我很感恩,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和我一样,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雷镇廷微笑着用手语表达了回校任教的原因。
6年前,在南京特殊学校毕业后,雷镇廷选择回到母校黔东南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简称特校)当一名美术教师。
雷镇廷五岁时,因发烧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失聪,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性乐观的他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失聪后父亲把雷镇廷送到了特校学习,这一待就是十几年。虽然听不见了,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使他暗下决心,要通过健全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后来,他发现自己在绘画上有天赋,便一心专研学习。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陪伴他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母校担任一名美术老师。六年来,他用手语、微笑、眼神和自身经历,鼓励一个个聋哑孩子走出自卑,获得自信,提高美术造诣。
“努力又阳光。”这是雷镇廷曾经的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如今,学生有幸和自己的老师们成了同事。当年因跳级参加高考,只考上了大学专科院校。为了弥补学历上的遗憾,工作之余,他完成了自学本科课程,顺利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
5月20日下午,无声中,特校哑声部高一年级美术课开始了,同学们自觉坐在画板前,开始练习绘画。教室里,格外地安静。
“和正常的美术教学课程稍有不同,一节课的内容,他们往往需要花三节课才能完成。聋哑孩子通过努力,到更大的城市继续学习,都挺不容易。”副校长刘波介绍,“雷镇廷老师和聋哑孩子沟通起来没有障碍,最重要的是他以自身经历,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孩子们知道,身体有缺陷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指导完作业,雷镇廷开始巡堂查看学生课堂上的画作,并不时给学生提出修改建议。虽然无法口头交流,但他与学生时常用手语交流很有默契,师生之间处得像朋友。同为聋哑人,雷镇廷比普通老师更懂得身体残缺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们沟通更顺畅。他的脸上总挂着温暖的笑容,仿若无忧无虑的孩童,几乎很难在成人脸上找到。
“2012年至今,州特殊教育学校共培养112名大学生。目前榕江、黄平、凯里、天柱、从江等8所特校有我校毕业学生近10余名。学生聂永芳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成家,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开了一家'小糯米’手作饰品工作室,每月收入近万元;学生李忠平长春大学毕业后入职于深圳市光明区柏英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据刘波介绍,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大多是与人沟通较少的工种,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减轻家庭的负担,自立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