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31日

杨月艳:

琵琶歌,我此生最珍贵的财富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王佳丽 潘皇林

人物名片

杨月艳,侗族,黎平县尚重镇洋类村人,侗族琵琶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月艳自幼学习侗族琵琶歌,嗓音条件好,民族风格把握准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演唱与弹奏融为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侗族“尚重琵琶歌”的代表性演唱者。她长期担任中学、小学的侗族琵琶歌辅导老师,培养了众多的侗族琵琶歌表演新秀。

“侗家天后的歌声总是那么迷人,百听不厌!”

“从小就听着您的歌声,长大以后您还是依旧年轻美丽,歌声更动人了。”

“师傅就是师傅,唱得真到位。”

在黎平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女琵琶歌师名叫杨月艳。打开她的抖音平台,发布的演唱琵琶歌的短视频,每一条都有几百、上千个点赞,网友纷纷留言,听她演唱琵琶歌是一种精神享受,是当之无愧的“侗家第一女琵琶歌师”。

5月23日,记者一行来到黎平县,见到了侗族琵琶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月艳。走进她的家中,记者见到玩具、识字卡片散落在客厅里。

眼前的杨月艳,娇小可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充满灵气,虽然已经年过五十到了当奶奶的年纪,但岁月不曾在她脸上留下痕迹。

“大家都说您的面容几十年都不变,还像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样,今天终于相信了。”

“老了老了,但是老人说过歌养心、饭养身,一唱起琵琶歌来,我觉得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无拘无束,心中只有热爱。”

在与记者的闲聊中,杨月艳拿出了几十年来积累的手抄歌本,如今几千首琵琶歌早已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艳夺春光香满地,月移花形映长天。”——特奖给月艳第一歌手以资鼓励。翻开其中一本,记者见到首页这句赠言,才知道早在三十年前杨月艳就已经是寨子里远近闻名的“第一歌手”了。

琵琶歌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歌词多是五言、七言体,也有长短句,音韵严格,代表着侗族诗歌的最高水平。琵琶歌通过不同的节奏与唱词,描绘出婚嫁喜庆、美好爱情等侗族人的生活。

1977年的一个晚上,寨子里燃起篝火,大人、小孩都聚在一起,听村里的歌师赵学开弹唱琵琶歌。杨月艳也挤在人群中。

“赵老师扛了一个大琵琶,边弹边唱,觉得他特别有才,唱的歌都特别有道理。当时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很想跟他学习琵琶歌。”回忆起最初想学琵琶歌的情景,杨月艳记忆犹新。

杨月艳向赵学开表明了想拜他为师的意愿,赵学开十分高兴,当下答应了她。

要想学好琵琶歌,得先学会弹琵琶,学会歌词曲调。最重要的还要有个好记性,能记住歌词。

“不难,我都不觉得难。”杨月艳告诉记者,她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会了弹琵琶的要领,歌词老师唱一遍她就能记住。

作为杨月艳的师傅,赵学开不禁称赞她:有天赋,有好嗓音,是个成为歌师的好苗子,非常难得。

此后的三年间,杨月艳勤学苦练,学会弹唱的侗族琵琶歌多达几十首。13岁这年,村里请榕江晚寨的侗族歌师来唱歌,村民们都挤在村中坪子里,翘首等待歌师。在等待的间隙,有人说:“我们本寨不是有个小姑娘会唱嘛,让她先来唱一下。”

就这样,杨月艳第一次被推到大家面前唱歌。年少的月艳一点儿也不惊慌,镇定自若地弹唱了一首有40多韵的侗族琵琶歌,足足弹唱了半个小时。人们都不敢相信,这么长的歌,月艳小小年纪唱得居然一句不落,声音又悦耳,比一般歌师唱得还好,真是了不得!从此,小歌师杨月艳的名声传遍了周边侗族村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二十岁出头的杨月艳就成为了真正可以教授徒弟的歌师了,可以说是最年轻的歌师。逐渐有了名气的杨月艳,收到的演唱邀约不断,直至现在重要的节日还需提前一年以上预约她的时间。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大城市也留下杨月艳演出的足迹。

成为明星歌师的杨月艳,收获了金钱、名誉和老百姓的口碑。而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感激与踏实。

没有读过书的杨月艳,在师傅赵学开和吴世恒的教导下识字学歌,许多人生的道理都是从歌词中学懂的。

作为琵琶歌非遗传承人,杨月艳脚踏实地做着自己的传承工作。她前后教授了三十余名徒弟,并在尚重中学担任老师,发现传承琵琶歌的好苗子。下一步,她计划把自己所掌握的琵琶歌进行专业录音,分类存档,让更多热爱琵琶歌的人能够有教材学习。考虑到现在黎平县城有许多从乡镇移民搬迁来的妇女姐妹,杨月艳准备开设一个琵琶歌培训班,让大家有一个唱歌的场所。

“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是杨月艳奉行的人生哲理。如今,杨月艳最爱的事是回到家乡看着夕阳,唱着琵琶歌,享受当下。

--> 2021-05-31 杨月艳: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308.html 1 琵琶歌,我此生最珍贵的财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