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01日

领袖送寒衣 恩情代代传

纪念碑前的特殊党课

本报讯 (记者 杨玉婷 通讯员 王清谊 欧靖文) 5月30日上午,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毛主席送寒衣”纪念碑前,阳光普照,绿树繁花,一场特殊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进行。年近九旬的苗族老人吴昌学,正在为来自该县县委党校学习的20多名党员干部讲述87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他和祖母赠送寒衣的故事。

1934年12月,红军中央军委纵队长征经过剑河县,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在剑河县城短暂休整后,沿清水江继续前进。红军领袖毛泽东在途经镇江村时,遇到了一位带着孩童的苗族老婆婆,因饥寒交迫而晕倒在路边。毛泽东赶紧上前将二人扶起,关切地询问情况。不会说汉话的老婆婆用手比划着说,她家的粮食全被地主收去了,儿子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带着小孙子外出乞讨,整个上午没吃一点东西……

望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婆孙俩,毛泽东眼角泛泪,忙给他们送上御寒的衣服和食物,并告知说: “老人家,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咱贫苦人民谋幸福的。”通过当地向导听明白了后,老婆婆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致谢。

此事很快传开来,苗族同胞知道了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纷纷拿出野猪肉、腌鱼等食物赠与红军,并帮助红军抬担架、救伤员。有很多苗族青年还加入红军队伍。

光阴荏苒,当年获赠寒衣的孩童吴昌学已是九旬高龄,如今儿孙满堂,生活幸福。每当回忆起当年毛主席赠衣的情形,他总会潸然泪下,心中充满了对毛主席及红军战士的感激之情。

日月如梭,转眼87年过去。“毛主席送寒衣”的佳话一直在苗岭山区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苗族同胞感恩奋进,自强不息,永远跟党走。

故事的发生地镇江村是个苗族村寨,全村378户1486人。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如今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镇江村结合资源禀赋念好产业发展致富经,大力发展绿色精品水果产业,仅优质枇杷年产就达30万公斤。还配套实施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稻田养鱼等产业,逐渐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经济模式,一举成为全县产业致富的标杆村。

“一件寒衣,捂暖百姓心,感动几代人。”聆听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特殊党课后,党员干部谭元琼感慨地说,“我们一定要将红色基因好好传承下去,让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时值初夏,镇江村的枇杷熟了,一簇簇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漫山遍野,随风摇曳,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 2021-06-01 领袖送寒衣 恩情代代传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438.html 1 纪念碑前的特殊党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