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六中学 王世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师生情感和意志活动统一,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新课改提倡师生互动,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师生亲密的情感为纽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作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载体,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能力。
一、创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条件下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例如,老王买鞋,一双进价30元,老王赔本卖,只卖20元。有个骗子来买,给老王50元假钞。老王未能识别,又没有零钱,把这个假钞拿到隔壁铺子换了50元零钱,回来找了骗子30元。隔壁铺子很快发现问题,拿假钞来换,老王只好把自己的家底真钞50元换给隔壁铺子。问老王损失了多少钱?
为了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老师还可以选学生扮演顾客、老王、隔壁铺子老板,这种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熟悉它,容易产生深刻印象,提升学习热情,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吸引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以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如: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商文化浓厚,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绕山估量过的山,杉木的总量八九不离十 ,他做生意总是只盈不亏,他是怎么算的呢?他是以长边的木头数乘以宽边的木头数得出整片山的木头数,再根据山林的疏密程度,适当加减,他总是只赢不输。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无论何时都想到用数学解决的意识,这样做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当结合实际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与想象空间,可以模拟其解题的环境,通过拓宽视野与开阔思维可以养成学生真正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交流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规律,创设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出一道题目,小明家要来23个客人,以每个人煮二两米计算,小明家应该煮多少米?小明家的电饭锅只可以煮三斤米,小明怎么办?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将所有的答案完完全全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意识到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不断地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急于求知,主动思考,主动合作探究,从而真正地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