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文黎红) 台江县以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为契机,推行党课“5+”多种教育模式,实现“党史教育常态化,学习活动不打烊”,推进党史学习走深走实。
“党课+生产一线”,一线课堂润物有声。把讲台搬到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将讲党课与学技能有机融合,促进党员干部、青少年受教育增本领。革一镇驻村工作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晨会、夜学等碎片时间组织村“两委”成员进行专题学习,灵活开展“间隙式”学习,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促使一线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夯实理想信念。台拱街道北门湾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创新做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辅导老师值班安排表,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学习技能拓展等服务,切实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易地扶贫搬迁家长放心。
“党课+互动分享”,身边故事生动典型。常态化开展“榜样讲党课”活动,深入总结挖掘榜样人物典型事迹,将各个部门、各个条线、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培养成为党课主讲人,将党史故事与榜样事迹贯通起来,使身边典型故事成为学史用史的生动鲜活教材。台江民中开展“纪念杰出校友——‘空军烈士’王文勇”的故事宣讲活动,让全体师生在峥嵘岁月的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县委统战部、县工商业联合会携非公经济人士“重走红军路·缅怀党恩情”,邀请红军墓守墓人后代联合说党史故事,奏响联合党史学习强音。革一镇活用讲课阵地,变“固定式”为“流动式”,利用村活动室小喇叭、入户拉家常、“送教上门”及院坝会等多种方式,把党史“送进寻常百姓家”。目前,全县先进典型人物讲主题党课共44期,受众2310余人。
“党课+实境体验”,情景教学润心铸魂。深入挖掘本土党员教育教学资源,把情境教学、现场教学作为党课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精心绘制党性教育“红色地图”。引导基层党组织打卡施洞红军渡、施洞偏寨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旧址、方召巫脚交红军墓等党性教育基地,学习党员“积分制”管理、“四个一”行动等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方式,打造“沉浸式”党课,让广大党员干部“看中感、听中悟、议中得”。施洞镇岗党略村依托“十户一体”优势,组建“驻村工作组+村干+组长+党员户长”的宣讲队伍,以“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的故事开头,扩展到实时政策、未来发展,持续把党中央的惠民政策以及省、州、县乡村振兴相关精神送到群众身边,引导村民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
“党课+云端网络”,指尖课堂开放共享。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e起学党史”,推送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和纪录片,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掌上”学习,努力打造“自带流量的移动党课”。采取读写讲评四项举措,形成“一人讲、多人平、共分享、大家学”的模式,实现人人都是宣讲员,个个都是参与者,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县教育系统推出《党的光辉 前行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微课竞赛活动,师生齐参与讲党史、谈心得、悟初心,观看者可通过识别二维码,对课程即时评价打分,营造良好的“评、比、议”氛围,不断提升主题微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县法院推出《党的光辉照我心·党史微课堂》,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细照笃行中自我修炼提升。目前,县教育系统公众号共推送主题微课12期27节课;县法院公众号推送微课堂共48期。
“党课+实践活动”,一线为民更接地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县残联以第三十一个全国“助残日”为契机,积极协同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和县民族中医院等单位,为易地扶贫搬迁方黎湾安置点送去轮椅、拐杖、助行器、拾物器、血压计、烧水壶等辅助器具100余件,宣传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40余人次,为残疾人义诊40余人。用实际工作行动生动诠释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把特殊群体服务好,让残疾人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安全感不断提高,满意度不断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