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岩寨小学 吴庆明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以及普及应用,也让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人一年来在开展课题研修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从而探讨出更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和学习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采用多种教学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好动和爱玩,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动画,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另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