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九小学 毛登芬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明确规定:“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可见,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与社交能力的提高。过去几年,本人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教学心得作如下交流。
一、小学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都是教师先在课堂上演示一篇作品的完成过程,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照圆圈画蛋。当教师让学生动手画或动手做的时候,学生个个都埋头做自己的,有些老师还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要发出声音,整个课堂上鸦雀无声,气氛非常沉闷。虽然课堂纪律好了,但美术课的真正意义却丢失了。
二、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势
美术课程和别的课程不一样,它需要在学习和绘画设计的过程中与老师、与同学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原先单一的线索或构思被冲击出多种想法,方法也会由少变多。学生不仅在知识、观念、方法、审美等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交流思想及经验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集体的智慧要比个人的力量强大得多,他们普遍认为一起合作比独立做要快乐得多。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课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1、 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原先的课桌椅摆放方式科学分组,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小组成员要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搭配,每组应安排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能够充分交流,自主性将会得到较好的发挥,其合作意识也会慢慢得到培养。
2、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加强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尽量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还要确保任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江西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会说话的手》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手势图片或者影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模仿图片,并摆出相应的图片,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摆出各种手形,并且用笔在纸上勾勒出手形,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画纸上的形状进行补充和添画,使其形成一部新的绘画作品。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手形,然后将其画成一个个场景或者画面,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3、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分组讨论、练习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较高的质量。同时,每次合作的时间也要恰当。教师还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4、评价得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评价要适时、全面、有针对性,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5、注重课外延伸,拓展合作空间。小学美术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合作,拓展学生的合作学习空间,将课内外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在讲授江西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花园果园》时,我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要求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一些有关花园、果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欣赏,并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模仿画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绘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