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秀喜
我不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近来却被一部电视剧深深感动。这部电视剧就是《绝密使命》。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支援苏区红军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决定开辟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等地到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该电视剧再现的就是那个特殊时期,战斗在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的英勇事迹。
我为交通员们的理想和信仰所感动。这条长达3000多公里的交通线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交通员们每天面对国民党军队、侦缉队和地方民团的盘查、围堵、封锁、搜捕,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只知道有出发点,却不知道有没有归途。”(交通员潘雨青语)但他们坚信自己走的是一条光明之路,故而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们前行的步伐。这就是理想和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他们的理想?交通员潘雨青以船为喻,他自豪地对特务曹瑞英说自己开的是一艘载着很多人的大船,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这艘大船上的人“活得更好、更美、更有尊严”。因为心中有理想有信仰,尽管敌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不给赤区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交通员们仍然舍生忘死、一往无前。在1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为苏区采购和运送6000多石物资,成功护送了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为上海党中央与苏区之间传送大量情报和重要文件。理想和信仰对于交通员们来说就是伯公凹那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这盏灯为他们驱散黑暗,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正如片尾曲所唱的那样,“冲破黑暗生命闪着光,刻骨铭心的信仰,漫漫长路无悔的青春,照亮日出的东方。”
我为交通员们的忠诚所感动。“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交通员们将二十四字入党誓言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他们有的虽然还不是党员,但党早已扎根心中,如邹春宝、余维邦等。正因为交通员们对党的无比忠诚,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汕头中法西药房的交通员蔡猛、茶阳交通站站长孙同阶被捕后被敌人折磨得遍体伤痕却宁死不屈;李寿科落入敌手后谎称自己就是他们要抓的周成,最后乘敌人不备跳崖自尽;余维邦对着曹瑞英的枪口说自己如果能活着出去一定加入共产党;丘老八子为了传递消息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然后跃入火海。有的党员在与组织失去联系后一直苦苦地寻找党组织,同时也在暗中为党工作,如徐永祥、赖寿章。
让我感动的还有交通员的妻子们。她们有的甚至还不了解自己丈夫的身份和使命,却甘愿与丈夫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协助丈夫完成使命。潘雨青的妻子谢秋莲对丈夫说:“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她在紧要时刻佯装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洋大叔的妻子,从而让洋大叔躲过敌人的盘查;邹叔宝的妻子赖西诺对丈夫邹叔宝说:“我既然选择了你,那你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她在丈夫不能出面的情形下,一夜之间把交通路线图和接头暗语背下来,代替丈夫出征而不辱使命;永丰客栈交通员余良廷的妻子黄玉莲以客栈老板娘的身份与敌人巧妙周旋,多次化险为夷。还有邹仁宝的妻子赖招娣,赖西诺的姑妈等等。这是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以柔弱的身躯与丈夫一起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绝密使命》为我们彰显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够在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疯狂围剿下一次次突出重围、死里逃生,这条红色交通线功不可没。这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就是党的生命线。特务头子曹瑞英说:“我们掌握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资源和财富,就算耗,也能把弱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中共党给耗死。”其结果却是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非但没有被耗死,反而一天天地壮大,这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彭庚年、潘雨青、邹叔宝、孙同阶、赖寿章这样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奋斗。他们手无寸铁却无坚不摧;他们前仆后继,丈夫死了妻子接任(如姑妈),哥哥死了弟弟接任(李寿柱、邹冬宝)。总之,他们在一条隐秘的战线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绝密使命》警示我们:党史不能忘记,英雄不能忘记。电视剧是根据革命史实改编的,剧中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原型可考。比如剧中邹叔宝运送党费到香港的情节实有其事。广东大埔交通站站长卢伟良曾奉命将党费送往香港,他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把30斤银圆绑在胳膊上,在炎热的天气穿着厚重的外套一路奔波。当银圆送达目的地时,胳膊已发炎溃烂。时下不时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处心积虑地抹黑英雄,否定英雄,其用心何其险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惜、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英雄,与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