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邰胜智) 近年来,施秉县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市场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职能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林下魔芋、天麻、养蜂、养鸡等种养产业,通过党建领航,切实让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驶出了“加速度”。
在甘溪乡甘溪村龙塘河畔的林下魔芋种植基地,正齐刷刷地长着一行行小伞似的魔芋,茎粗叶阔,长势喜人。这是该乡党政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后创下的产业佳绩。据介绍,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专家“把脉”、支部“开方”、公司“捡药”方式,带领群众流转土地发展林下魔芋种植产业5000亩,按亩产3500公斤、每公斤6元计算,预计年总收入达1.05亿元,除去成本费、务工费外,年纯利润收入还有7500万元,利益联结224户建档立卡户940余人,带动200人以上家门口就业增收。
笔者随队来到双井镇平寨村村口,远远听到村后的密林下传来阵阵鸡鸣声,该村委会主任杨云飞告诉笔者,对面的山头上就是他们的虫草鸡养殖基地。
刚步入基地,随着管理员一声“号令”,毛色光艳的鸡群不约而同从树林里钻出来,好斗的雄鸡扑打着翅膀威胁“客人”,显得盛气凌人。“这是复工复产后养殖的第一批鸡,现在已长到2公斤左右,我们计划下周出栏销售。”基地管理员说,“销售处理完后,马上就养殖第二批。”
双井镇平寨村位于清水江畔,山势开阔,土质松软,林地丰茂,适宜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该村党支部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优化利益联结,通过流转村民林地200余亩,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发展林下养鸡1万羽以上,可创年纯收入达40余万元,帮助建档立卡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利益联结152户610余人。
“今年我们在精品水果下套种丹参700来亩,亩产值利润收入达3500元,所有产品全部由贵州黔贵天赐大健康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回收。”在白垛乡白垛村的“金秋梨+丹参+养蜂”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罗应民信心满满地说。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施秉县积极引导基层各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探索“金秋梨+太子参+养蜂”“脆红李+丹参+养蜂”等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共套种丹参2万余亩、太子参3亩、养蜂5000余箱,可帮助农户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收入1万元以上。
目前,正值脱贫攻坚歼灭战的关键时期,施秉县党群凝心,干群合力,通过党建领航聚力发展,奋力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