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08日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 从江县第三民族中学 龙久武

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初中化学是一门很难教学的学科,学生存在着诸多很难适应的情况,比如:接触的时间短,结束得早。教师也想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兴趣;科学引导;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开始,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课堂角色,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归纳,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升华。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自学能力的渴望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因为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要想更加深入掌握化学,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是学化学的灵魂。初中生的兴趣是短暂性的、也是随机性的。一个实验现象可以让他们激发,待现象结束,兴趣也随之而淡化。

作为教师应多针对我们这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多举一些或多做一些和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实验。例如剩菜剩饭放置两天后变馊了;逢年过节穿戴的银饰服装都是化学上提到的银单质;大小节气吃不完的糯米饭,怎样酿造成酒?等等。这样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科学引导,培养良好自学能力的兴趣

对于我们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化学时,常常会盲目,根本找不到重点,从而容易放过一些细节的环节现象。例如,在学习“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中该如何才能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呢?书写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读的时候都是从后面往前读,写的时候我们就反着写,然后再按一写、二标、三交叉的步骤。甚至有时候我还让学生直接用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直观和简单明了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丰富的素材,然后大胆地甩手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开动脑筋挖掘潜力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探索、去理解、去认识,利用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实践能力。例如“变色喷泉”实验,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教师熟练地把仪器连接好,让学生自己亲自打开止水夹,产生美丽的“变色喷泉”。同学们亲眼看见实验现象精神振奋,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是萌动着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用扇子轻轻地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大家目睹白磷着火了,感到惊奇,顿时哗然:怎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谜底”悟出道理,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感性认识。这就是所谓的“煽风点火”。

4、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代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改是必然的形势,设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素材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的轻松愉悦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教师,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可利用一题多解,多方面寻求问题的不同解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把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巧妙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去,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2021-06-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960.html 1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