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08日

脱贫攻坚铭于心 小康南岑践于行

—— 记贵州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干部艾立燎

○ 通讯员 吴宗烺 欧阳广剑

“小艾书记记得常回家看看,常走走……”5月29日,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村委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原来村民们听说村第一书记艾立燎要离开了,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自发来到村委会,送别心中的“亲人”。送别现场,紧握的双手、深情的拥抱和哽咽的声音,温暖的场面表述着南岑村民对第一书记艾立燎的依依不舍之情。

2018年3月,在新一轮省直机关脱贫攻坚轮战工作启动后,艾立燎主动请缨,来到南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是贵州省科技厅第一个主动申请下派的“90后”干部。

艾立燎到南岑村后,始终把村当成家,把产业发展作为消除南岑村贫困的利器。在产业发展上,他主动邀请到省、州食用菌种植、鸡羊养殖等方面的专家到村实地调研把脉,培训村民。当看到村民存在观望心理时,他主动带头种植羊肚菌,与村民一起下种、一起采菇,鼓足村民发展产业的勇气。

不仅如此,艾立燎把教育当成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2018年争取到企业资助的2万元用于奖励南岑村新考取大学的10名大学生,还发起成立了南岑村教育发展帮扶基金,每年拿出一定金额鼓励村里新考上大学的学生。并积极争取到省科技厅“星创天地”项目资金150万元,帮助岑松镇南岑、巫亮等5村建设电商平台。

干出来的成绩让村民对艾立燎感激万分,送别现场,一张荣誉村民证书、一块自家熏制的腊肉、一把山上采摘的竹笋……这些微不足道的“礼物”,让这位第一书记热泪盈眶。

“群众自发来送别艾书记,与他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分不开,他是我们的榜样。”贵州省科技厅新派的驻村帮扶干部韦福建说,“这样的场面让我深受感动,也给我们接任的驻村工作队压力和动力,我们将接好接力棒,稳步向前进。”

三年来,艾立燎始终把自己视为南岑人,把南岑的发展视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培养发展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争取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并配齐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将其打造成全县设施最齐备的党建阵地之一;争取到现金20多万元和各类帮扶物资,帮助修补道路、架设护栏,为村新添路灯82盏;资助优秀困难大学生、研究生25人;争取到省属国企支持产业帮扶资金100万元,入股到县农投公司种植黑木耳,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项目资金36万元,建成南岑村饮水提灌站,彻底破除季节性产业用水紧张难题;争取县级20万元投入建设高标准羊肚菌钢架大棚3000平方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户442人实现脱贫清零,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如今,村里环境好了,产业有了,路灯亮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艾立燎先后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脱贫攻坚优秀援黔东南干部、贵州省科技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1年4月,南岑村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年帮扶行,一生南岑情。当车子徐徐开动,艾立燎与村民“亲人们”一一道别,虽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但艾立燎一直重复道:“我驻村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南岑依旧是我的家,我希望南岑发展越来越好,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还会常回家看看……”

--> 2021-06-08 —— 记贵州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干部艾立燎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976.html 1 脱贫攻坚铭于心 小康南岑践于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