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0日

黄平县:

“党员助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刘佳雯) “以前我们没有现在那么好的洋芋种植技术,产量低,产值也上不去。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帮助协调下,下派技术指导员上门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帮我们渡过了技术难关,我们也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日前,黄平县新农源合作社的负责人田仁福高兴地告诉笔者。

在常驻基地农技师的指导下,合作社马铃薯产量逐年增收,覆盖农户40余户,发放分红金共计8万余元。

“这是我今年负责蹲点进行技术跟踪指导的产业帮扶点。你看,这是刚挖出的马铃薯好大个哦,目前还未完全挖完,各大超市和商家已经基本预订了。”农技师冯廷玺告诉笔者。今年以来,黄平县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组织以党员为主的农技服务队开展送宣讲、送服务、送销路的“三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政策宣传、技术跟踪、产销对接,推动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落地落实。

据悉,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党员助农、结对帮扶”活动,依托党员乡土人才、农技专家作用,按照“一带一”“一带多”的模式送服务,广泛开展“学技能、结对子、帮农户”活动,切实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全程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的绿色增产技术利用早熟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售卖价格。此外,采取“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送销路,引导农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的要求,着力打造区域性品牌、特色产业带,有效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远销湖南、重庆和全省各地。目前以该县旧州镇大碾房、草芦坪等村为代表的产业村,马铃薯已成了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三送”行动160余场次,帮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40余个,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2021-06-10 黄平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094.html 1 “党员助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