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0日

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小组合作学习

○ 凯里市岩寨小学 吴庆明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去年实施课题经验,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因此我认为:分组的原则应该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 4~6 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 “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通过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在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

1 、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2、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讨论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该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及时对小组进行说明操作程序、表扬、点拨、检查、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才能够避免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能更得法,交流才能更有效。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只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激励作用

对于班里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无法做到人人都能奖励到,激励到 ,但如果实行小组激励制,哪一组所有的同学都表现得好 ,就奖给他们一颗星,同时创造机会让每一组都有机会得到奖励 ,这样就可以激励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体会集体主义荣誉感 。

总之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 ,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发挥其优势,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 2021-06-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117.html 1 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小组合作学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