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谷硐中心幼儿园 陈彩虹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片。在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可以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校园、家庭、社会都是数学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在给学生上《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来帮助教学,教学活动中就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都是圆的?” 从而可以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再根据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飞碟、餐盘、车轮并在平面上滚动,演示出颠簸、角带来的危险和不便等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印象。课堂中这些不经意间出现的亮点,只要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就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2、例题“生活化”:当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学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就会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可用生活中的相关数据,如“今天本班的出勤率为96.5%”“身上毛衣,羊毛的成分为85.5%”等等实例来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还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又能引发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从而触发他们智慧的灵感,聪明的才智,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内容时,可以编写以下练习:我校计划购买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原价的70%出售;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原价的85%出售,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学校请你帮忙买,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定学习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例如,让学生用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设计黑板报、宣传栏或自己房间布局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一定要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再科学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