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0日

浅论阅读儿童绘本对学龄前孩子的影响

○ 锦屏县城关第二幼儿园 王梅丽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在他看来,阅读是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一件很容易做到,同时也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事。

3至6岁的幼儿,已经开始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小小的脑袋也已经开始有了探索的欲望。在这个年龄段,家人应成为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通过讲故事给他们听、为他们读书的方式,引导他们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既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也让孩子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和幸福,增强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当孩子们有了基本的阅读兴趣,幼儿园教师再进一步给孩子传授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技巧和方法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样的书籍对幼儿来说才是最适合的呢?答案是绘本,尤其是图画很多而文字很少的儿童绘本。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识字量非常有限,更多的是通过画面来获取内容。而在儿童绘本中,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家长与孩子一起边看边读,孩子便得以通过直觉直观地进入绘本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

以美国作家莫莉·卞的《菲菲生气了》一书为例,讲述了小女孩菲菲对“愤怒”这一情绪从感受到认知再到控制的过程。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读这本书时,会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跟小主角菲菲一起因为玩具被抢走而生气发火、离家出走、伤心难过,最后在大自然的美妙中获得慰藉,感悟人的渺小和世界之大,从而放下情绪,重新回到家里感受家庭温暖与友爱。“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作者莫莉在回忆自己童年的经验时这么说。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了这本绘本,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菲菲的愤怒在她的笔画下非常有爆发力、冲动和淋漓尽致。书中的轮廓线也跟着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生气的时候是红色的,渐渐平静后是蓝色,当她放下情绪回到家里,一切变得好温馨,画面都被温暖的橙色所包围。 儿童绘本就是这样在色彩、构图与情感之间完美融合,给幼儿最直接的引导。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当我们在跟孩子一起读绘本时,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变得非常敏锐,在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里体验到阅读和学习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实现了美术和审美的启蒙与提升。

相较于国外儿童绘本书籍画多字少的特点而言,国内绘本文字会更多,这就更加需要家长及老师的陪伴阅读。比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绘本、二十四节气故事绘本等。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表现出令人惊喜的效果。首先,热爱阅读的孩子往往更加活泼开朗。“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们可以在书籍世界中自由发挥想象,并完成情绪的升华。其次,热爱阅读的孩子在今后人生中将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学习更加应对自如。在认字识字、拼音读写、词语运用、语句理解等方面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会比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表现更加突出。再次,热爱阅读的孩子专注力更强。众所周知,专注力是提高学习成绩必备的能力,这项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成绩的高低。最后,阅读是一项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还能在书籍中接受人格品性的熏陶,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出心胸宽广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抗压能力。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养成阅读好习惯就从陪幼儿一起读儿童绘本开始。

--> 2021-06-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120.html 1 浅论阅读儿童绘本对学龄前孩子的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