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啟凯 ) 搬砖、拆架子、拆鸡棚……近日,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个个身影忙碌在田间地头。
“杨书记昨天在群里通知,要求我们对田间、田埂的圈舍进行清理,我们很支持。”磨寨村半坡组村民姚伟元说,为了减少家禽对杂交水稻制种产品的污染和破坏,进一步提高杂稻制种产品质量,他一大早就来到制种基地拆除了自家的圈舍。
“我们这里是县杂交水稻制种核心区,制种基地里的一个个鸡棚,既不方便群众管理,也不利于稻种的生产。”磨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启磊介绍说, 磨寨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今年磨寨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920亩,但由于管理的欠缺,稻种质量和产量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为促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实现产量质量“双丰收”,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镇里的统一安排,镇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对制种基地的鸡棚、闲置圈舍等进行了拆除清理,既减少了农业污染,也美化了田间环境,有助于提高稻种质量。
当前,正值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思旸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检验成效的试金石。通过组织62名镇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此次杂交水稻制种田间大清扫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有效提升杂交水稻制种产品质量,提升坝区的产出和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户增收。据统计,今年该镇制种面积2700余亩,较上年新增5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