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施洞镇中心幼儿园 潘星星
许多孩子不讲究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基本习惯,即使有些孩子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愿意遵守,这会给幼儿的健康问题留下很大的隐患。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都是与爷爷奶奶等祖辈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大部分还停留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老旧观念中。同时,一些农村地区还有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这更加导致一些孩子在饭前便后不洗手的情况发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在培养儿童健康习惯时应改变以往的指导方式,建立儿童健康心理健康课程的关键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我园中班卫生习惯现状
台江县施洞镇中心幼儿园地处苗疆腹地,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区,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养成了一些不卫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卫生习惯养成的教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大多都喜欢玩泥巴、玩沙子等,而这些东西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致病细菌,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防止这些细菌的入侵。
目前我园中班幼儿的卫生习惯较差,很多幼儿还没有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出门玩耍之后要洗手的习惯自觉,甚至还有很多幼儿吃饭的时候喜欢用手去抓饭,而不是使用餐具。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幼儿,导致幼儿家庭教育的丧失。2、家长仍旧保留着老旧观念,缺乏对幼儿的卫生习惯教育。
二、为幼儿们亲自示范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没有养成睡前洗脸、洗脚的良好生活习惯,再加上生活条件的落后,更会导致细菌、螨虫的滋生等卫生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打电话时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问题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把这些基本的健康知识传授给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例如,幼儿园老师在教孩子洗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洗手,不知道怎么用肥皂或擦洗,幼儿园老师应该及时告诉孩子这些健康常识或原则,首先要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每个孩子的家庭都要有消毒肥皂供孩子洗手。孩子们在饭前和如厕后都要认真洗手。先将肥皂均匀地涂抹在手掌和手背上,然后双手反复搓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孩子们充分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孩子们保持手掌、手背和指甲缝的清洁。
三、创建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氛围
幼儿健康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幼儿园良好的氛围,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会对幼儿的健康习惯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可以从另一种层面上对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进行指导。幼儿教师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农村儿童的健康问题,不能抱着“歧视”心理,要充分尊重和关爱儿童,积极调动儿童自我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孩子一起营造良好的健康习惯养成氛围。
例如,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打造“健康”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布置“健康提示”装饰品,在幼儿园布置的展示区看到自己的作品,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这样可以促进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由于很多农村幼儿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从情感上多关心幼儿,在卫生习惯培养过程中坚持自己的正面教育,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有效引导幼儿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为幼儿们开设卫生心理健康课程
由于乡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为了能够推进城市与农村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鼓励很多年轻教师前往农村地区进行支教。这些年轻教师针对幼儿们的现状,开设幼儿卫生心理健康等对应课程,做出有效的教学指导,在创设的卫生心理课程中为他们灌输卫生的基础知识,并及时地了解幼儿们的生活情况,目的就是让幼儿们能够在卫生心理课程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与其他小伙伴的温暖。
在开展幼儿心理卫生健康课程时,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教学。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教学,给幼儿播放趣味与教育意义兼具的动画、视频等等。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可以开展卫生情景教学,幼儿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卫生情境,有效调动幼儿们对于卫生习惯养成的积极主动性。第三,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趣味性的卫生游戏环节,在游戏开始前告诉他们记住对应的卫生习惯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以获得奖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强对卫生习惯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改善现有的课堂问题,使幼儿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睡前睡醒洗脸刷牙、勤洗澡洗脚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要积极推进家园共育,让家长理解配合学校教育。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师教学与家长教育的有效结合下,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不断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