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1日

我的两次高考

○ 李育蒙

即使到现在,距离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仍然会被一些高考有关的话题,打开尘封的记忆。

说到高考,我并不算成功者。本以为成绩平时还不错,考一个二本院校问题不大。第一次高考,失利了。第二次高考,成绩虽然不是特别特别理想,但还是去了一个不错的院校。我很感激那段时光,感激那时候没有放弃的自己。

曾经,侄子高考之前特意问过我,高考意味着什么?其实面对侄子之问,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每一年莘莘学子奔赴高考,战酷暑抵严寒,奋力拼搏,为的是什么?不就是结实更宽广的世界吗?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和侄子说的是,高考意味着“最好的时光”。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并没有去成名校,但这丝毫不能否认我为之付出的努力。高考于我而言,就是最好的时光,有些事是值得为之奋斗几次的。那些因为高考而带来的不同际遇,才成就了当下我的人生轨迹。

第一次高考,成绩很不理想。清楚地记得,在出成绩的当晚,我并没有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那其实已经意味着最起码没有上二本线。三年的努力,没有换来想要的成果,那一晚我没有睡下,也不敢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第二天父亲的电话打来,我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句“没考上”。“额,复读吗?”电话那头,父亲的话语很平和。“不了,我怕再考不上。”“那你也出来打工吧!车票我给你买。”就这样简简单单,我们就挂完了电话。

班主任虽然联系了我,但我没有去学校填报志愿,而是坐上了去深圳打工的长途班车,在父亲工友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台资工厂给手机外壳喷油漆。

工厂里刺鼻的气味,轰鸣的机器,开始让我很不适应。坚持了一段时间,每天手脚都是一抹黑,人整整消瘦了10来斤。以前总觉得高三苦,比起这来,幸福多了。

班主任打来电话,强烈要求我返校复读,说要不然太可惜了。父亲在忙完了加班后,也来到我在的工厂,还是很平和地和我说:“额,复读吗?”“嗯,过两天我就回去。”父亲的意愿其实我是懂得,作为农民工,他知道通过读书跃出农门的重要。让我来打工,也只是想让我切身感受一下他们的处境,更加坚定我通过读书走出去的信心。

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班主任的鼓励,让我重拾了再次走进高三的勇气。尤其是暑假打工的境遇,更坚定了我重新入学的信心。复读高三,我比第一个高三更加刻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一阶段的经历,收获了耐心和历练,也让我的心态更加冷静、成熟。

转眼,第二年高三,父亲居然破天荒请假回来了。进考场前,远远的我望着他站在家长人群中,跑了过去,父亲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放宽心态,好好考”!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的这轻轻一拍,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

高考过后,我再次走进了工厂,这一次是暑期工,因为很自信能考上。果然,出成绩的当晚,我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向我表达了祝贺。之后,我走进大学,念完研究生,到现在在这座城市立足,这一切都是高考带来的改变,如果当初不是选择第二次经历,或许我的人生轨迹,也会淹没在这进城潮流中。

--> 2021-06-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227.html 1 我的两次高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