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梁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节日的各种民俗被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相比较来说,端午节比四大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所呈现出来的民俗文化更加精彩。我认为,连我们民族最重视的春节,在民俗的丰富、精彩以及内涵方面都稍稍逊色于端午节,所以说端午节一场大型的民俗表演。
端午节正值人们最忙碌的时候,这样一个节日,是不是也在提醒人们,适当放慢生活脚步,莫要忽略精神上的需求。而民俗,正是人们精神需求的反映。汪曾祺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端午节这首民族集体抒情诗,通过各种民俗来抒发美好情怀。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丰富。端午节的民俗虽然各有不同,但吃粽子是各地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说为了纪念屈原。唐诗中有这样一首:“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据说屈原因为爱国抱负不能实现,义愤之下投入了汨罗江。百姓们爱戴屈原,感动于他的爱国精神,怕江水中的鱼咬坏他的身体,于是就拿了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粽香飘溢。吃粽子的民俗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粽子也有了一些更新,但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从未改变。吃粽子的民俗里面,有我们对爱国精神的追慕,也是我们民族善良坚毅、深情厚谊品格的体现。
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的习俗。传说这个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汨罗江之后,百姓十分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江上的渔夫们奋力划着船,一遍遍在江水中打捞屈原的身体。他们争先恐后地划船,场面壮阔而悲伤。后来,人们在每年端午节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多年过去了,划龙舟的习俗少了悲壮色彩,显得更加精彩热闹,甚至成了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不过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崇敬永远不会改变。
端午节还有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艾草和菖蒲是用来驱病辟邪的。有人说端午节最早是为了辟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老节日中有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代代传承,并且逐渐丰富。《荆楚岁时记》中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五月的艾草正值生长旺季,可以驱虫,还可以艾灸治病;菖蒲的叶也有杀虫灭菌的作用。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比较不错的药用价值,人们用它们来祛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给孩子们拴五彩丝线辟邪,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发展成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各种漂亮饰物。有的地方端午节有为小孩画额的习俗,就是用雄黄酒涂抹小孩的额头,在小孩的额头画一个“王”字,也是为了避虫驱邪。有的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有的地方有用草药洗澡的习俗,有的地方端午节放风筝……丰富多彩的习俗,把端午节演绎的精彩纷呈。
端午是一场大型的民俗表演,如此丰富的民俗,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人们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