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
12月19日 镇远地委对检查全区民族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总结说,镇远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49.15%,既有聚居区,又有杂居区。解放后,各族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一些县、区、乡建立了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起来,民族经济、民族贸易、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地区的卫生条件等方面都有发展和改善。但是,部分汉族干部民族政策观念不强,不同程度的存在大汉族主义思想,在部分乡、村民族矛盾突出。总结提出,要加强对干部进行教育,提高其民族政策水平,使他们在开展工作中注意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既要发动依靠群众,又要做好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任务。
12月底 从江县在嘉卢、东朗、平正、禹甸、白岩5个乡进行第三期土改。
是年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黔东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由恢复逐步走向发展。据镇远地区11个县(不含余庆县)和麻江、丹寨、黎平、榕江、从江5县统计,粮食总产930000多万斤,比1949年增长13.2%;油菜籽产量420000多担,增长17.3% ;棉花产量7000多担,增长27.1%;烤烟产量41400多担,增长61.7%;工业总产值987亿元,增长1.98倍,其中轻工业产值496亿元,增长1.08倍,重工业产值492亿元,增长4.3倍。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这为实行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了物质准备。
(选自州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