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5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个技巧

○ 天柱县第一小学 张才润

现代教育提倡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一体化。作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小学教师理应把握好三者为一体的教育追求,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理应把“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的首位。小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掌握文化知识,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道德品质等。道德与法治课更应该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合理运用德育教育技巧促进德育教育。

一、在常规教学中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互动,渗入德育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多些微笑,对学生多些关心,多问些为什么,才能尽早知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通常,更多时候是根据时间和内容的侧重点对课堂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比如说,一个话题,第一遍讨论反馈后,马上进行第二遍讨论并由学生做补充。这样做,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在珍视每一个同学,并没有忽视了或放弃了任何一个人。这样做,既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参与度,且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珍视自己,不轻易放弃,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掌握公民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再做小组汇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还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和空间。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在学校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家里的一些权利和义务。深刻领会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改变学生以往的片面认识等。构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缩短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为多方面的德育教育做好铺垫。

二、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化互动深度,不失时机地渗入德育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每一位小学教师特别是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教学上能够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学好教材用好教材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为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作了铺垫。有这么一句话: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我都会尽可能多地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肯定,还会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深厚感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我常常面带微笑,眼中流露着期待,温和地说:“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你认为案例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仅做到了师生呼应,强调生生呼应,而且用自身的行为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飞扬,使互动得以升华,巧妙地渗入德育教育

对学生而言,充满人文关怀思想品德教育和教材的知识融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生活并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不断启发、鼓励下,满怀着兴趣和探究意识,主动参与智慧性的挑战活动,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的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以改善。同时,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意志和调控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使个性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道德与法制“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充分讨论,说说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哪些权利被侵犯?自己或身边的人是怎样维权的?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他们的维权方式是否正确,如果维权的方式不妥,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一系列的互动讨论,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了维权的正确方式,知道了不同的侵权行为对应的维权部门。通过这种创设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不抑制其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飞扬,渗入德育教育变得润物细无声。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生命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教学也应该在不断地生成。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教师自身的生命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倾听、启发、引导、关怀、激励,对学生的生命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追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养的圣殿。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该被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有机地渗入德育教育,因材施教,并充分利用课程自身的各种特性,通过诸如情感诱导、情景激励、美感启迪等方法引导学生,谋求课堂效果最大化。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真正实现育人的本质。

--> 2021-06-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284.html 1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个技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