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欧阳海波) 今年来,天柱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采取“强村+弱村”联建、“机关+村”联帮、“干部+群众”联心的方式,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中发展难题,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跨村联建”抱团发展。 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以强带弱的原则,开展强村带弱村结对活动,将产业规模大、基层组织强、乡风文明好的41村作为先进村,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结对帮扶41个弱村,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互派村干部挂职、组建产业联盟等形式,开展帮扶共建,累计开展考察交流1520余人次,互派村干部跟岗或蹲点指导27人次,帮助发展产业4217亩,组建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同盟10个,覆盖群众1068户3557人。
“结对联帮”补齐短板。采取“机关+村”的方式,明确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至少联系帮扶1个村,充分发挥机关单位在资源、信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优势,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开辟致富门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强村级组织等。各单位组织班子成员到村开展调查研究90余次,办成好事实事380余件;同时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开展送培训、送科技、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帮助群众发展烤烟、油茶、辣椒等近4000亩,通过院坝会、凉亭会、板凳会等开展政策宣讲760余次,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发展共谋、困难共帮、乡村共治。
“干群联心”凝聚合力。充分总结运用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组织7600余名干部结对联系2.9万户群众,明确每月到户走访不少于2次,至少落实1件以上帮扶实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生实事制度,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建立实事台账110个,认领民生实事项目621个。选派270名干部组成90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到村服务群众。开展专家服务“三农”行动,145名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服务2926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9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