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8日

做强茶叶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 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发展绿色产业致富记

○ 通讯员 张希才

近日,笔者走进素有“茶叶之乡”的雷山县望丰三角田,看到该村五岔路几个山坡满坡满岭绿油油的“金叶子”,到处都是茶叶基地,山坡无闲处,财源滚滚来。预计今年全村茶叶总收入可达630万元,户均收入可达2.53万元。

三角田村位于雷山县城西部,距县城20公里、望丰乡政府7公里,雷(山)舟(溪)公路穿寨上而过,全村现有249户、949人,分居6个自然寨,辖9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5人),全是苗族。人均耕地不足七分,曾是个人多耕地少的一类贫困村。

三角田村平均海拔在1160米,年平均气温15.5。高海拔、云雾缭绕、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是发展茶叶的绝佳之地,因此该村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早在1974年种有380多亩茶园地,是望丰乡种茶最早的村。

2007年以来,该县连续出台了发展茶叶的相关补助政策,加大对用田、土种茶农户的补助力度,除了在整地环节补助外,还在种苗、专用肥方面进行补助。三角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积极发动村民把部分熟士进行退耕还林种植茶叶。同时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带领全村农民向荒山进军,高标准高质量地整地种茶。特别是2014年扶贫攻坚以来,该村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狠抓绿色产业革命,使种茶面积逐年扩大,至今全村建有茶园地2500亩,户均10亩。

据了解,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针对本村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和部分缺劳力,对茶园管理不善的问题。于是,通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优化茶叶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加入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和村民小组集体将老茶园、低产茶园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再将茶园按片分包给村管理,并对其进行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全力解决部分村民无产业、无技术的问题。通过这一措施,茶农对茶叶管理到位、施足底肥,茶园长势喜人。

目前,该村有三家茶叶加工厂,方便茶农随采茶随交售,全村240多户茶农不论阴雨天气,都早出晚归采摘茶青。据村党支部书记李立杰介绍,截至2021年,全村建成茶叶基地2500亩,其中投产采茶面积1800亩,预计每亩收入(平均)3500元计,今年总收入可达630万元,户均可来自2.53万元的茶青收入,人均收入可达6600多元。种茶、卖茶成了山村农民一条致富途径。

“近年来,我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助推茶叶产业发展。通过努力,实现了茶园建设快、管理好,使茶农‘钱袋子’逐年鼓起来,促进了脱贫,村民摘掉了贫‘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绿色产业做文章,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以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把三角田村建设得更加美好!”三角田村党支部书记李立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2021-06-18 —— 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发展绿色产业致富记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571.html 1 做强茶叶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