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宁 王珺) 6月17日,由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主办的“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年木屋阻燃实验”在凯里斗牛城举行,现场点燃10栋实验房屋,探索新型阻燃技术预防木质连片房屋村寨火灾的实用价值。
当天,四川大学、凯里凯合防火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八六三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漳平众知防火有限公司4个单位将各自研发新技术对木质房屋的阻燃效果进行直观展示,来自全州16个县(市)的相关行业部门和省内外相关领域、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现场观摩。
试验现场的空地上,整齐摆放着12栋约6立方米的实验木屋,其中8间木屋经过阻燃技术处理,将分三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开始前,每个木屋内都堆放了25公斤木柴。
下午3点,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第一批次实验开始,5栋实验木屋同时被点火,在柴油的助燃下,实验木屋内木柴迅速起火,火焰不断攀高,木屋升起滚滚浓烟。
记者在现场看到,没做阻燃处理的对比房屋,火势凶猛,不断向屋外喷吐火舌,很快窜出房顶达到轰燃效果,10分钟左右全屋便燃烧殆尽。
而分别用防火涂料、喷涂阻燃液、真空高压浸入阻燃液等技术处理的4栋实验木屋,火苗大多被控制在屋内,火势发展缓慢,经过长时间的燃烧后,主体框架依旧挺立,这不仅给处在火灾初期的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还将极大减少集中连片木屋之间的相互串烧。
第二阶段的实验中,同样是5栋相同的房屋,只是在其中不做阻燃处理的木屋内安装了简易喷淋系统。安装了简易喷淋的房屋火势在初起阶段瞬间即被扑灭,而另外两栋木屋经过长时间的燃烧火势熄灭。实验直观地让参观人员感受到了安装简易感应喷淋系统对阻止火灾发生的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实验由“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民族村寨防灾技术综合示范”项目组负责人宋飞教授带队的四川大学团队点燃实验房屋,并对实验进行全程数据检测和收集,为改进研发阻燃技术提供数据。
即使在安全距离外,房屋燃烧的热辐射也炙烤着在场的每一个嘉宾,头上的烈日也晃得人睁不开眼。但高温环境带给人的不适阻止不了现场阻燃技术专家和研发人员交流的热情,大家现场探讨了木质建筑阻燃材料研发的趋势和传统村寨木制房屋消防工作的思路。
在国家乡村经济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民族村寨连片木结构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形势严峻。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高职干部郑锦介绍,此次实验,是黔东南州消防安全委员会针对辖区少数民族村寨聚集,预防木质连片房屋村寨“火烧连营”进行的探索,旨在让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建筑的消防安全,在新技术条件下找到新思路与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