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19日

父爱 也能细如丝

○ 夏学军

都说父爱如山,沉稳凝重,如定海神针般给人以力量。就像我的父亲那样,当我饿了、渴了、冷了的时候会想到母亲,而遇到棘手的事情时,一定会找父亲求安稳、求帮助。

这么多年以来,有一个父亲的形象却一直让我难忘。

他是我同学的父亲,小的时候我们住平房,同住在一条街上,对彼此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

他留给邻里间的印象是有些“娘气”,在我们东北这“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地方,无疑是被看不起的,就连女人都在背后嘲笑他。

他的“娘气”不是体现在言谈举止上,而是因为他包揽了家里一切女人的活计,比如针线活、洗衣、做饭。他的妻子是个粗粝的女人,长的没有女人相,也不擅长家务和针线活,每天除了上班就是上班,见了邻居也少有打招呼的时候,在街坊邻里眼中就是一个“男人婆”,不受待见。家里又恰巧是三个男孩子,半大不小的年龄,很是需要一个人细心打理呢。母亲不擅长,只有父亲勉为其难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父亲这个角色代表的是严肃,是认真,是一种让人多少有些敬畏的角色。与母亲如水般的温柔,如丝入扣的慈爱有着鲜明的对比。

而我同学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也真是难为了这个父亲,吃喝还好对付,做熟了就成,而穿衣就不那么简单了。那时候贫穷,衣服都是自家做的,春夏秋冬,从里到外。我奶奶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也是热心人,常常帮邻居做些针线活。我经常在放学回家时,看到那个父亲拿着布料来请奶奶帮忙裁剪,或者拿来做了一半的衣服,来请教奶奶衣领怎么缝,衣兜怎么弄。

我从未听奶奶在背后嘲笑过这个父亲的“娘气”,更多的是感叹,感叹他的不容易,感叹他一个大男人如此心细如麻,感叹他对老婆的宽容和接纳。

最让街坊邻居嘲笑的,是他织毛活的样子。一家几口人的毛衣裤,需要他一年四季利用闲暇时间不停地织。想想那个画面吧,一个粗枝大叶的男人,手握几根纤细的毛衣针笨拙地摆弄着,上一针下一针,并一针加一针,因为不甚灵活,嘴都跟着用力似的。现在想起来画风也是很另类的。

我们听不到他埋怨,百转千回只为一个目标,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他的江湖也许不大,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家,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家里的天。当一些人对他不屑、讥讽的时候,长长的毛线绕过他的手,变成温暖的衣裤;柴米油盐打理得井井有条,粗茶淡饭也香甜。

父爱如山,父爱也可以如丝般细柔温暖。

--> 2021-06-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798.html 1 父爱 也能细如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