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富勇) 今年来,黎平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和州委要求,扎实有力推动“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高标准、严要求三聚焦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聚焦“乡土人才”办实事。以“换届”契机,广发“招才令”,重点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乡土人才,分类建立乡土人才库;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培养、管理、使用、激励等政策体系,探索“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新型模式,安排科技特派员针对性开展农技服务;出台《黎平县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引导各类优秀干部人才“下沉”,并选派优秀人才深入农村开展“名师支教”“送医下乡”“科技服务”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培养储备农业专家423人,村级后备力量2740人;选派33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专题技术培训16次,涉及群众720余人;选派到乡镇挂职的科级领导干部28人,引导支持事业人才到基层一线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5人。
聚焦“乡村振兴”办实事。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坝区产业,建成林下产业百亩以上村级示范基地305个,千亩以上乡级示范基地21个,万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1个,创建500亩以上达标坝区26块,带动坝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0元以上。深入挖掘“侗款”文化精髓,围绕民族议事习俗,用好村规民约“本土”规章,持续推广“支委+党员+寨老+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积分制”,大力推进“街长制”“路长制”“巷长制”;持续扩大优势产业覆盖面,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不断推进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通过村村联建组建功能支部,促进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目前,全县共组建村“两委”领办合作社397个,村级集体经济超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4个、超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20个。
聚焦“驻村帮扶”办实事。广泛发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招贤令”,充分征求各乡镇驻村工作需求,选出年富力强、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挑重担”,真正成长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制定《黎平县2021年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培训工作方案》,采取“专题讲座+视频教学+研讨交流+现场考试”等形式,重点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乡238支驻村工作队,746名派驻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继续推行驻村第一书记“一线管理”机制,压实驻村工作责任,理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职责,明确驻村工作纪律,提升驻村工作待遇,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确保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真正下得去、能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