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宁 摄影报道
“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延续、维系中华民族特征、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特殊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6月18日,凯里市在万博广场举行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型宣传活动。精彩的民族歌舞专场表演、丰富的非遗农民画展和非遗文物展示、活灵活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等让前来观看的市民大呼过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凯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22项、州级30项和市级142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共申报8批次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批281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9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不可移动文物167处。今年6月,凯里酸汤鱼也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项目。
凯里市还积极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品牌,将凯里银饰刺绣等少数民族非遗技艺作为文化名片进行集中展示,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企业参加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集中展示、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声音对话”、凯里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会展会,通过各级新闻媒体进行重点宣传推介,展示扩大对外宣传平台,展示凯里非遗魅力。
“我们将加快推进‘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演艺’等文旅融合步伐,积极打造节庆品牌活动,积极探索‘非遗’长效保护路径,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凯里市副市长蒋云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