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23日

辨析病句方法初探

——以岑巩县第二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 岑巩县第二中学 刘开炳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归纳病句辨析六大特点,通过提取主干法,以及常见病句类型,结合教学实践找到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攻克语病辨析难题。

【关键词】:病句辨析;主干法;病句类型;策略

病句辨析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高考每年考察的一个常考点,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语感的综合素养的一个方面,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构建和运用”的具体体现。为此,提升学生辨析语病能力显得十分迫切且必要。

以岑巩二中学生教学实践为例,这里的学生是一批基础相对较弱的群体。因此,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析语病题目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面对病句辨析题目,学生首先要明确现代汉语语序规则,如果不符合语法结构规律,不符合修辞要求,不符合用词习惯,不符合事理逻辑,不能正确表意、令人费解的句子,就是有语病的句子。学生如何才能快速做出正确判断?以下教学做法可供参考借鉴。

第1, 掌握现代汉语语序规律。

掌握语法知识,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主干成分和附加成分要能够区分清楚。(一)主语、谓语、宾语。主语部分是叙述、说明、描写的对象,谓语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说明和描写。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汉语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也有先说出了谓语,随后补上主语的情况,这是一种倒装句。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可使得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更具体,更明确,是动词的连带部分。(二)定语、状语。定语是一种修饰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如红旗、伟大的国家、木头桌子、小张的书等。当形容词和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其修饰语也可能是定语。例如,内心的激动使他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是我的不对;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专有名词和人称代词一般很少受定语修饰。在短语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状语是谓语部分中的修饰成分,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以及名词谓语句的谓语部分都可以包含状语。

现代汉语语法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例如,(可爱的)小芳‖[愉快地]唱了(歌颂祖国的)歌。学生掌握了现代汉语的规律,对句子成分了然于心,就能够初步对句子准确与否做出正确判断。

第2, 快速辨析常见六类病句。

常见病句有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高考试卷中的病句题常放在语段阅读中,结合高考真题研究发现,此类题常考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其次是表意不明和滥用词语等导致的语病, 其他类型考查相对较少,另有语词辨析式考查。针对高考这种特点,需要全面备考病句各种类型,把握语言规律、提升语言能力,并针对性进行常考类型训练。

(1) 语序不当。主要指因表述不合理而次序不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词语次序不当,句子次序不当和词语与上下文搭配不当。一系列名词、动词、形容词次序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次序不当,句子语序不当。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词序不当 ,名词的修饰语语序不当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A、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B、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C、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D、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举例: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解析:“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语序及表述不合理,应为“很少有国家制造口径7毫米以下的狙击步枪”。

(2) 搭配不当。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A、语感审读法。从语言感性认识上辨析,如果感觉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序不当之处。B、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搭配不当等。C、逻辑分析法。可以从事理上对所给句子辨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D、标志辨析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有标志部位。举例:有关部门对瓮安事件中极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市委市政府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解析:“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这属于关注并列短语,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有搭配不当的语病。

(3) 成分残缺或赘余。该类型包括缺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和重复啰嗦。抓主干是做成分残缺类病句题的最有效办法。为此,要增强快速提取句子主干的意识,首先看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合适,句意是否明确。其次看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是否恰当严密,尤其是介宾结构,看它是否滥用介词,导致淹没了主语,或者看它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残缺了介词或者宾语。

(4) 不合逻辑。不合逻辑具体分为前后矛盾、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否定不当。主要靠体会句子意思,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表达习惯、用词是否妥当、修辞是否得当等。

(5)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检查句子是否有结构混乱,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各成分是否协调搭配,可以造句类比,亦可以检查是否有共用成分存在粘连等问题。

(6) 表意不明。包括歧义句,指代不明等方面。这需要分析句子意思是否清楚、指代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是否有歧义等。

从以上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特定思维,面对句子时能够快速找出句子主干,判断句子各种成分,为辨析句子语病打好基础。再根据语病常见六个方面类型找出标志,让学生在应对语病辨析题目时能够胸有成竹、锁定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年。

[2] 罗英汉。运用理科思维征服病句辨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

[3]潘瑞春。现代汉语病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7 年。

--> 2021-06-23 ——以岑巩县第二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61941.html 1 辨析病句方法初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