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能秋
一、基本情况
岑巩古名思州,辖9镇2乡1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4万人,共有苗、侗、仡佬、土家等18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岑巩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化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采取“旅游+”“ +旅游”的模式,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全州旅游产业化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编制“十四五”旅游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了《岑巩县旅游产业化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将旅游产业化纳入目标考核评价,普查旅游资源812个;建成3A级旅游景区4个;甲级乡村旅游村寨1个,乙级乡村旅游村寨3个;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旅游商品示范点2家,旅行社及网点10家,旅游车队2家。一季度,全县实现旅游总人数28.1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全州旅游产业化综合考核排名第10位。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今年成立岑巩县旅游产业化工作专班,明确了专班工作职责,建立了指挥调度机制,对“十四五”旅游产业化发展进行专项规划,积极推动4A级景区申报和国家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拟定了《岑巩县旅游产业化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确保旅游产业工作有序开展。
2、利用交通优势,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随着“石阡至大龙”“江口至大龙”两条高速路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镇远至大龙”高速路建设项目正在着手前期准备工作,这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岑巩县将成为江口、石阡、镇远、玉屏、三穗等县旅游的“中转站”,将快速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加上四通八达的县、乡、村、组农村公路路网,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目前,有了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客楼“桃花节”、天马“玉门洞民俗文化”、大有镇夜廊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乡村旅游倍受游客青睐。
3、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挖掘思州民俗文化。把挖掘思州文化与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相结合。依托客楼万亩水蜜桃举办“桃花节”,通过竞选桃花仙子,将傩技傩戏、民间山歌、戏曲表演等思州文化融入现代歌舞之中,展现思州文化风采;依托龙田“龙舟节”,弘扬古思州龙舟文化,大力推广民间美食;依托水尾万亩大坝田园风光,举办“丰收节”,组织花灯、金钱棍、土家唢呐等节目表演,不断丰富群众娱乐生活;依托天马玉门洞“农家乐”,举办“玉门洞民俗文化节”,大力宣传古思州土家民俗文化;依托春节、元宵节,组织开展思州花灯、龙灯、思州战鼓等多形式的民俗文化表演,为展示思州民俗文化提供舞台。
4、争取项目扶持,加强思州古文物保护和修缮。在文物保护方面,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0处,其中省级保护3处4个点,州级保护3处,县级保护64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建立数据库122处,仍有58处正在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已完成对征集进馆的1130件清水江文书进行整理、裱糊、编写目录提要、数字化等工作。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共申请文物保护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古建筑观音阁、禹王宫、杨泗庙、思州文笔塔等文保单位本体进行相应修缮和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修缮设计工作。在可移动文物收藏方面,每年县级预算资金购买思州老物件,作为筹建思州展示馆收存物件展陈。购买了思州傩面俱、思州文人牌匾、红色革命历史、思州生产生活工具、历史文书图件等5个类别,收集藏品300余件。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方面,根据长征国家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规划要求,积极申报项目,补齐岑巩短板、传承革命精神。结合思州古城历史文化、黔东南大峡谷3A级景区、红色文化资源,多次研讨从保护传承、研究挖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提升等六个方面申报9个项目。经州级筛选反馈,全县在“文旅”融合、环境配套和数字在线三个方面初定项目4个,完成了岑巩县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凯本凯阳)修缮设计文本和拟定11处革命遗迹作为申报省级革命文物名单。
三、存在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旅游产业化难以推进。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困难,全县“十四五”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全域旅游示范县技术报告编制、打造“全域领域示范县”等经费无法解决,难以完成上级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县政府出台了《岑巩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文件,期限两年。两年来,一些市场主体投资的建设项目未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打击了民间资本投入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遗留项目清理难度大,黔东南大峡谷、体育馆及服务中心两个项目因社会投资方融资困难,造成项目停工时间长,开展工程造价审计清理难度较大。
2、旅游专业人才紧缺,旅游缺乏科学有效管理。由于岑巩县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加上旅游专业人才紧缺,旅游企业带动力不强,导致存在着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才流失。虽然全县招进旅游相关专业毕业人员十余名,而大部分从事非旅游行业的工作,导致旅游发展与其他工作顾此失彼。
3、市场主体难以培育,导致乡村旅游质量不高。虽然岑巩县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乡村旅游,但由于财力困难,对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乡村旅游规模较小,目前建成有3A级景区4个,且旅游业态较为单一,游客逗留时间不长,农村大多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家乐”服务质量不高、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等等,岑巩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以餐饮为主的初级阶段,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与游客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4、旅游产品研发不够,思州文化利用有待加强。在岑巩,目前活跃市场的文化产业有思州石砚、古法造纸和傩技傩戏表演等,但由于旅游产业化难以形成,对思州文化产品的研发欠缺,没有树立特优农产品品牌,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清,对旅游市场的挖掘不够,思州文化资源、特优农产品难以转变成旅游商品,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化发展潜力。
四、意见建议
1、多方筹措资金,认真做好旅游发展科学规划。要加快完成“十四五”岑巩县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全域旅游示范县技术报告编制和马家寨创建4A级景区的编制,明确岑巩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要积极申报专项债资金和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项目资金,将“四化”项目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和打造温泉度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资源,精心谋划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
2、盘活旅游存量,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加快对黔东南大峡谷、体育馆及服务中心两个项目清理,加快思州古城建设的扫尾工作,加大闲置资产的清理力度,优化项目投资规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盘活一批闲置低效旅游存量项目,持续扩大增量,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助推旅游产业上台阶。
3、兑现奖励机制,加强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培育。要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优化旅游投资优惠政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制定完善对在岑巩县从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旅游商品、生态旅游等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奖励扶持,引进旅游企业、培育本土旅游市场主体,参与县内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市场的挖掘,强化以思州文化、特优农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研发,推进旅游产业化快速发展。
4、加强人才培育,着力开展旅游发展宣传推介。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管理服务、旅游商贸等人才引进,树立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学校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健全和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旅游行业人才激励机制,对取得导游资格证和旅游行业拔尖人才予以表彰奖励,要加大新媒体推介力度,采取报刊、电视和在招商引资中宣传岑巩县旅游业,大力推介好景区景点,要在今年国庆期间办好“首届思州战鼓节”、思州温泉体验、推进马家寨—黔东南大峡谷运营等活动,不断扩大全县旅游产业化影响力。
5、实施业态升级,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实施业态升级行动,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和业态转型升级,增加高品质酒店和民宿供给,让民族美食满足游客“舌尖上的需求”,挖掘旅游购物、娱乐消费潜力。深入探索“旅游+”“+旅游”发展机制,推动多业态联动、创新组织经营方式,促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