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昌连 谢达意) 日前,笔者走进剑河县久仰镇党义村,山林环绕,景色优美。眼前这棵高33米的杉树,是当地有名的“杉木王”,粗壮的树干需要4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环抱。从树下往上看,虬曲苍劲、巍峨挺拔,是当地良好生态的见证。
古树名木是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剑河境内的贵州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剑河县百里阔叶林州级自然保护区、剑河县省级风景名胜区等7处自然保护地,蕴藏了丰富的楠木、红豆杉等古树名木,它们也被称为绿色“活化石”。
剑河县的许多村寨都是古树环绕,人们视古树为“守护神”,许多村寨还把古树的保护纳入村规民约范畴进行管理,当地村民保护古树的意识如写进遗传基因里的密码,代代传承,是当地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古树是我们村庄世代繁衍的见证,下大决心去保护我们的森林和古树,目的就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久仰镇摆伟村村民李树森说。
剑河县把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建设相融合,从2016年开始,该县林业部门对县内古树名木全部进行挂牌保护和名录登记管理,先后完成全县辖区内3013株古树大树、64类183种国家珍稀保护树种和1024种野生中药材名录汇编成册,并逐一落实管护。同时,还在各村寨共聘用了5000多名生态护林员,就近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网格化管护。当地林业、森林公安等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林、涉火、涉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全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我们县古树名木存量大、种类多,珍稀保护树种也多,就像一个生物基因库一样。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执法打击力度,在管护上多措并举,真正把这个资源保护好,把生态维护好,让它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县林业局局长陶承刚表示,古树名木的保护,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是加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
近年来,剑河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有251.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42%,森林蓄积量为1241.28万立方米,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全省十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