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重安镇皎沙小学 吴小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两大内容并驾齐驱。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能力和意识以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因此,采取多种举措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的人们开始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特征,加以激发和引导。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正是爱听故事的年龄,上课伊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头,营造出悬念或情景,自然能吸引学生,从而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先讲这个故事发生之前的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周瑜却想陷害诸葛亮。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此抛出悬念,学生自然迫切地想知道接下去的故事。其实,像这样借助故事背景引入课题的课文比比皆是,教师若能善加利用,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供视频、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喜欢以多媒体手段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将学生引向身临其境的情景中去。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古诗时,如果只是凭口头讲解,学生对诗中荒凉、孤寂、压抑的环境感触一定不深。我借助多媒体,放一段大漠边关的苍凉景色,配上雄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意境,自然对他们理解诗意大有帮助。与视频、声音等信息比较,语言文字毕竟要抽象得多,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免有枯燥乏味之感。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抓住课题的“文眼”,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课题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审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课前我先这样提问:这个课文题目如何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小艇)你想知道有关小艇的什么?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围绕文眼“小艇”阅读和思考,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抓“文眼”的能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他们抓住重点,使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好的文章通常都有优美的意境,而意境一般来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想象获得。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加以引导。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我让学生先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和句子,学生找出“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作者描述的景象,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优美的图画,获得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想象、认知水平等各不相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能多种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干预或否定学生的个性,否则不仅会打断学生思路,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还能通过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使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给学生精读、略读相结合和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精读即逐字逐句地精研细读,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获得语言文字的素养。例如在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时,抓住有关安娜的心理描写进行精读,不仅能对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更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能体会作者高妙的写作技巧。略读就是把握全篇大意,在不影响对整体把握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读。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训练学生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对重点、难点边阅读边圈点勾画,或写写心得。如此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很大进步。
四、努力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开拓思维,勇于提问,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的每一次质疑都是进行思考或深入思考的过程,每一次解答都是成长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加以鼓励和引导,直至将问题解决。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科学家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这样的疑问,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和讨论,从而提炼出关键内容。如此带着问题学习,在质疑解惑中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