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25日

谈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天柱县第六小学 龙章洋

教学改革是一项整体改革,包括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调控的完善以及教学模式的改进。由邱学华老师创导的尝试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等满堂灌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再次尝试”为课堂教学程序,在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乃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已卓显成效。现对其在具体运用中的问题作深入探讨,以便更好进行课堂教学。

一、依“纲”扣“本”,设计好尝试方案

进行尝试教学,要依靠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及教材编排的横向联系及纵向联系,设计确实可行的尝试方案。例如,准备题和尝试题的编排设计,准备题的编排应起到“温故”和“引新”的双重功效,是对旧知识的温习,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奠基石,尝试题的编排应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难易适度,顾全大局,并与准备题衔接。尝试题与例题要有关联性和相似性,尝试题要凸显基础性,体现生活性。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中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其中编排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作为准备题,然后将“多几分之几”变成“多百分之几”作为尝试题,这样使准备题顺利地过渡到尝试题,降低了尝试的难度,增强了尝试成功的因素,从而提高这个内容的教学效益。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指导作用的辩证统一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尝试的主体,教师不可能通过单边活动来向学生直接灌输,这与“填鸭式”无本质区别。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或限制,就根本谈不上尝试。例如有的课改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尝试教学法认识不够透彻,认为是“另起炉灶”“穿新鞋走老路”,不可取,表面进行尝试实验,实际进行传统教学,有的由于准备不充分,为抓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一上课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尝试的权利。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尝试,在尝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尝试中的双边活动氛围都得到活跃,从而使尝试中的主观因素达到辩证统一。

三、创设良好的尝试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包含着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存在着师生之间认知心里和情感心理的交往,存在着师生心里的双向互动。在教学之中,如果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能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教师对学生采取热情的态度,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对教师采取热情的态度,也会对教师产生巨大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旦形成,学生无任何心理压抑,轻松愉快地尝试,会对学生的尝试活动增添催化剂,加速尝试进程,增强成功因素,这使尝试的客观因素得到保障。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自身多方面兴趣,提高素养,树立形象;提倡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寓教于乐;增强尝试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低年级)。

四、加强学生讨论

在尝试教学法中,开展热烈的学生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一环节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学科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另一方面,学生讨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螺旋式阶梯,是该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学习知识,使学生经历该节课知识的来源,更容易掌握巩固新知识。经常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予以鼓励,解除心理上的镣铐,改善情意系统,就能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五、让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尝试教学法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通过让学生本人先试一试。例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精心设计了几个基础题,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进行练习,然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做尝试题,体现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原则,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尝试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精讲多练

学生在尝试活动中,对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理解,明确一定的道理,此时老师讲解不宜从头道起,应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讨论的症结所在,一语道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解用语精干,通俗易懂、符合学科语言特点。精讲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多练,为把学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其所学知识达到内化,讲究多练,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需注意巧练。总之,学生的练习不能水平式的进行,而要具有曲线上升的趋势,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变化、组合的题目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巩固和提高。

七、采取合理的评价、补救手段

对学生尝试结果的正误,教师应采取客观合理的评价。正确了,固然应给予表扬鼓励,感受尝试的乐趣;错误了,不要一棒子打死,多鼓励,解除心理负担,从而保证下次尝试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救,特别是后进生,通过有效的补救措施后,同样能够达到教学要求。

总之,学会尝试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在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基本上达到了尝试成功的“量”和“度”,从而学生获得了所学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勇于探索钻研的精神,促进智力发展,体验了尝试成功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2021-06-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62138.html 1 谈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