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忠寿) 近日,笔者走进黄平县旧州镇川心村六源鲜野蔬菜培植生产基地。这里,大棚有序排列,野菜飘香,附近的群众在棚内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勃勃生机和十足的干劲溢满这里的每一处土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黄平县旧州镇六源鲜野蔬菜培植基地是当地政府结合蔬菜产业项目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引进。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占地1600余亩、集研产供销一体化的野蔬菜产业示范基地。
六源鲜野蔬菜产业基地负责人程太芝介绍:“我们的野蔬菜年生产能力年供野菜苗5000万株,年产商品野菜300万公斤,亩产值在1.5至2万元,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今天上午又接到增加野蔬菜的订单,但是很遗憾,这个订单来得迟了,我完不成。”程太芝笑称,这是“美丽的烦恼”。
在这190多个蔬菜大棚里,每天需要上百名群众务工。说话间,程太芝算了一笔账:“每位工人每天100元左右工资,我每个月为这里的工人开工资大概要拿出三四十万元。他们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其他乡镇的人都羡慕我们,乡亲们在这里务工很稳定,不用风吹日晒,劳动强度也不大。”旧州镇川心村党总支书记袁正华自豪地说,“正因为有了这个野菜产业园,让我们对巩固脱贫成果信心更足。只要好好干,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近年来,旧州镇党委、政府立足发展蔬菜产业,着力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打造更多“产业引擎”,筑牢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推行“支部+产业”“支部+项目”“支部+能人”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广“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党群共富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