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28日

浅议小学高年级作文写作策略

○ 凯里市开怀民族小学 田锦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受到社会与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作文能力是语文知识水平体现的重要指标,写作是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更是沟通的桥梁和语言的延伸。如何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写作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有两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一个是定时朗读。有经验的老师为孩子选定一批好文章,早晚各安排20分钟的朗读时间,而且要放开嗓子读。放声朗读利于孩子体会文字的美感,也更容易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地。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自然能明白一篇文章优秀与否的评价标准,平时写作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第二种是表扬和夸奖。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能得到他们的表扬和肯定,那就像会打鸡血一样动力十足。因此不要吝啬于表扬和夸奖。像学生如果写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者作为优秀范文在班级上念出来的话,学生会觉得非常有面子,有成就感,虚荣心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但是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热情,当学生写作热情很高,自己主动写作,还很高兴地和爸妈说要写什么,想得到爸妈的肯定和指导。结果一盆冷水浇下来,可以想象这个打击是多大。

二、 审题立意要明确

一篇文章就像一部电影,是由许多精彩的片段场景组合起来的。要想拍出思想深刻的电影,除了精美的场景塑造,还必须有明确深刻的美好立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高年级写作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那么命题作文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审好题目。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目内容,从而提取出题目的含义与要求,弄清楚这两点才能方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有的题目会比较明朗,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类的记叙文。此时需要明确记叙文的对象,是人、事、物还是景,还需给它定一个范围,这样落笔时才不会偏离题目要求。审题的过程就像是在找路线,只有路线找准确了继续行驶才能达到目的地,当审题出现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有些题目内容就比较含蓄冗杂,一眼是提取不出作文主题的,这时需要逐句推敲深入挖掘题目信息,从而提取作文主题。审题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棵是树,一只是鸟,一个动情地唱一个默默地听,多么惬意多么默契,这不是一对知己吗?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冬天的到来,不得不使它们分开。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约定,没有告别时的离别与惆怅,留给彼此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友谊的期待,这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期待。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主角是一只鸟和一棵树,没有复杂的情节,找不到任何一句华丽的语言,但我们却能够感受到小鸟与树之间真挚纯粹的友情。由此可以立意为:纯洁的友谊、美好的期待等。

(二)寻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小猴活泼可爱,大家都喜欢它。猴妈妈疼爱自己的孩子,走到哪儿都背着小猴,春去秋来,小猴一天天长大了。一天,妈妈抚摸着小猴的头,说:“你长大了不能光玩耍,应该学习点本领了。”小猴说:“您放心好了,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要出去学习很多很多的本领。”第二天小猴就告别了妈妈,外出学本领去了。梅花鹿将小提琴拉得悠扬动听,小猴就跟着梅花鹿学拉小提琴;山羊的围棋下得很好,小猴就跟山羊学下围棋,熊猫的书法水平特别高,小猴就跟着熊猫学习书法;猩猩的山水画画得大家都叫好,小猴就跟着猩猩画山水画。过了些日子,小猴回到了家里,猴妈妈问小猴学到了什么本领,小猴对妈妈说:“我琴棋书画都学了,现在就表演给您看。”小猴拉起了小提琴,声音和拉锯差不多十分难听,小猴又和妈妈下围棋很快败下阵来,小猴写的字画的画也很不成样子,猴妈妈看后不停地摇头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小猴说:“学到很多东西的秘诀就是不要一下学太多的东西,你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没有学会。”

〈分析〉通过阅读本文段即可知关键句是:猴妈妈对小猴说的,学到很多东西的秘诀就是不要一下去学太多的东西,你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没学会。由此可围绕“贪多嚼不烂”、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立意。

(三)由果溯源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由果溯因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材料】一条新修的铁路经过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孩子非常喜欢看火车,由于车速不高,他可以看见车厢里的人,于是每次看见火车他都高兴地向火车里的人挥手,但让他失望的是没有一个人向他挥手。孩子很伤心,时间久了,竟然生病了。孩子的父亲很着急,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孩子的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 一次父亲带着孩子外出求医,在旅馆里遇到了一位陌生人,闲聊时父亲说了孩子的事,说完长长叹了口气。那位陌生人想了想,却没说什么。孩子还是每天去看火车,突然有一次他看见有人向他使劲挥手,车窗是开的,他看得很清楚。连续几天,孩子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非常高兴,病竟然奇迹般好了。孩子的父亲发现,挥手的是旅馆里的陌生人。

〈分析〉为什么孩子的病情好转了?是因为孩子的挥手得到了陌生人的回应。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立意:爱的力量,人间有温情,渴望交流等。

三、于阅读中厚积薄发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写作需要日积月累。多读多看用心积累,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若想“腹有诗书,字字珠玑”就要注重多方面多角度积累,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体验积累的快乐,感受积累魅力,真正帮助学生以“写我所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是基础,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言这个建筑材料,那么文字大厦永远是空中楼阁。积累语言要多读书,勤思考,巧摘录,成习惯。课内课外要兼顾,选入教材大多是经典美文,诵读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并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成读书卡片。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文笔自然流畅。要提高作文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关键。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养成摘记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及时记录读书体会;养成学生编列提纲的习惯,指导学生写有条理的作文;养成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保证作文水平的稳步提高。积累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 2021-06-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62281.html 1 浅议小学高年级作文写作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