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6月29日

“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 齐振松

今年以来,黎平县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县乡村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发力,推行“培训+就业”模式,“订单式”培养人才,开展电工、家政、刺绣、厨师、美容等“靶向式”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拓宽群众就业致富渠道。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完成全员培训114期,共培训5521人(包括易地搬迁劳动力1253人),培训后共实现就业4227人。(贵州日报2021年6月24日9版)

“订单式”技能培训是提高城乡就业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很多地方“订单式”技能培训方式常常是临时、应急、随机或零散的。而黎平县搭建“县乡村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发力,推行“培训+就业”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拓宽群众就业致富渠道。“订单式”培养人才,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值得点赞学习。

如何全面提高就业创业者文化技能水平,广泛适应市场就业之需求是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面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还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培训机构要充分协调、配合。根据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劳务输出带动农村劳动力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其次,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开展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远程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点多面广、直接入户、受众广泛的特点,选择最好的师资和教材,将适用和实用的知识传播到农户及毕业生中。

再次,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调查并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不同职业(工种)、不同等级的农民工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进行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最后,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中介组织要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为培训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

--> 2021-06-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2414.html 1 “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