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文剑 陶兴兴)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雷山县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发力,始终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把发展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之策来抓,千方百计在相关产业链上做好稳定就业这篇大文章,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发展熔铸“西江模式”扩大就业一批。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加快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步伐,巩固扩大政府治理、市场运营、利益共享的“西江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脱贫群众获得的创业就业机遇也越来越多。目前,雷山县在西江景区内无偿为失地农民、脱贫户和就业困难的村民提供300余个摊位经营,为当地村民提供保安、导游、消防、演员等1000余个服务岗位,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26余万人,间接带动3万余人实现稳定就业,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将持续增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发展扩宽“林下经济”助推就业一批。持续推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为抓手,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茶、药、菜(菌)、果、生态畜禽等“林下经济”产业,狠抓闯市场、扩规模、带农户等关键环节,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到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助推4万余人就业创业。
发展壮大“茶叶产业”绿色就业一批。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让“小叶子”发展壮大为“大产业”,撑开一道“绿色”的就业创业之路。通过组建“茶协会”、培养“茶队伍”、引进“茶人才”等方式,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 聚焦吸引茶叶综合发展所需的重点人才。目前,全县引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职称人员135人,引进高级管理人才58人到各大企业任职。通过发展壮大茶产业,直接吸纳长期稳定就业人员1000余人,促进季节性采茶用工日均5000余人次,间接带动3万余人就业。
发展优化“温馨家园”助力就业一批。坚持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同步推进发展,优化家庭式旅游服务质量,积极推广“旅游即回家”理念。全县已有四星级标准酒店4家,精品民宿、农家乐600余家,可接待游客的床位数13000多张,农家乐、精品民宿酒店等业态规模化发展,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7400多户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发展认定“就业扶贫车间”稳定就业一批。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3年经营“零租金”的方式,将220间门面提供给搬迁户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使用,鼓励认定“就业扶贫车间”,扶持发展餐饮、超市、加工作坊等各类服务业和加工业,为搬迁对象开发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产业带动就业模式。通过产业发展,有效促进脱贫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创业,同时也给城镇新增就业增比进位储备了足够的提升空间。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各类扶贫车间吸纳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