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7月11日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以黎平县洪州镇初级中学为例

○ 黎平县洪州镇初级中学 邱永宏

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而且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长期相互交融音乐资源丰富,加强中学民族音乐教育,开发本土民族音乐资源,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意义非凡。

1、 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洪州琵琶歌流行于黎平县洪州河流域,涵盖洪州镇、德顺乡和水口镇的上百个侗寨。高音假嗓为这一歌种的主要特征,因用三弦小琵琶伴奏而得名。有音乐家称:“侗族假声琵琶歌中的美声唱法,是侗族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精品。”

洪州镇民族音乐发展底蕴深厚,洪州侗族琵琶歌享有盛名。然而中学音乐教育依然存在诸多困难,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偶有存在。

音乐教师人才缺乏,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师普遍缺乏,大部分学校只有个别专业音乐教师,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极度缺乏在现有的音乐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缺乏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和修养。并且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还存在部分缺憾,同时大部分音乐教师对本土民族音乐了解不够、分析挖掘不够,在做好挖掘和传播本土民族音乐的先锋方面做得不够。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更新教育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上,把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开发本土音乐资源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措施。从长远的日光看把音乐教学放在其他学科教学的同等地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和发扬学生的艺术魅力,让音乐教学成为中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针对黎平洪州镇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师可以把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等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族音乐加入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少数民族的民族艺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中学音乐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对优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首先要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充分发挥师资的长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对于部分兼职教师要注重对其音乐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专业教师的带领和各种渠道的培养不断加强整体的师资力量建设。除此之外,对于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对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要把握民族音乐的精髓,深入民间考察和探索,全面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开发和传播本土音乐。

改革本土音乐教材。在对音乐教学的改善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加大对教材的改革力度。对于不合适的教材,教师首先要懂得辨识,并通过适当地修正,最终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合理利用。在教材的编排上,首先要对基础的音乐乐谱进行编制,从而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唱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音乐的基础知识。只有把基础知识打牢,才有可能实现音乐技术上的进步和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少数民族中学音乐教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除了更新教育观念外,还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及音乐教材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繁荣昌盛,培养更多人才。

--> 2021-07-11 ——以黎平县洪州镇初级中学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63323.html 1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