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十四中学 甘文豪
黔东南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课程教育被看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及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也适用于体育教学,将其引入到学校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内涵,锻炼身心,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一、关于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开展教学的经费不足
缺乏相关政府部分所提供的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各项经费,黔东南地区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对于提供足够资金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来说相对困难。经费有限的原因让许多学校在这项活动面前只能做表面工作,很难开展有实效性的民族文化体育课程。
2、课堂上的不均衡发展
在黔东南地区的各个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体育课程”的活动,各个学校对“民族文化体育课程”活动的理解参差不齐,每个学校推广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对民族文化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对民族文化体育课程在校园中的推广力度不足;“形式表面”主义,仅注重表面功夫,没有深入地贯彻这个教学理念,没有实效性; 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推广工作条件。
3、教学资源短缺
由于许多教材教案出自校内的相关教师和校外艺人之手,教材不够系统,所以很难保证这些教材在教学上能有质量上的保证。而教学道具的短缺或者质量的不足,也很难让民族教学脱离出理论,在实践中去体验。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选择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同风格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由于教学资源和资金短缺,可以选择既有特色又受教学资源和道具限制少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例如花炮、珍珠球、板鞋竞技、毽武术等活动项目,因为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可以随时在草地上或者操场上进行教学练习,而且这些民族文化的体育活动难度较低而且娱乐性高,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可以更好地普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
2、设置各种有效性机制
学校要弘扬民族文化特色,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去完成,把当地受欢迎的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其成为民族文化教育的闪光点。并在此之上,做好教材、教案和教学道具的不断完善,并统一规范教学要求。同时学校可举办各种拥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活动表演和竞技比赛等途径来增强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参与性。
3、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进程规划
校园要加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教学计划管理,首先学校要有每学期的民族文化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其次要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由校长和相关领导以听课、抽查教学方案,考察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进行检验。其目的是防止民族文化教育仅存于表面,没有做到实质性的教学。
让民族文化进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民族文化内涵,强身健体,也可以将这些民族文化保留并弘扬。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像资金不足,物资、师资匮乏,学生积极性不足等情况,这是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指引,去均衡各地区的资源并利用,通过引进高校学术人才来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系统地做好教学培训、开办相关的节日活动和比赛来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更好地让民族文化和体育课程相结合并长远地发展下去。而在民族文化进校园课程中,不仅要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风格,还要注入新的元素,不违反教学规律,并巧妙地与体育项目相结合,既让学生强身健体,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