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7月19日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 凯里市旁海中学 魏 璐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开展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增强其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则需要善于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同时配合相应的情感教学增强其音乐审美体验,注重进行音乐特质解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与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初中这一热情活泼阶段的学生而言,借助音乐欣赏教育渗透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增强其审美体验,拓宽艺术视野并加深其对于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过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一直不被重视,初中音乐教师要正视这一问题,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发挥出音乐欣赏教育的应有价值。

一、激发参与意识,营造音乐欣赏氛围

音乐欣赏课程并非初中阶段的重点课程,因此不少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参与意愿并不强烈,甚至不少学生看似端正地坐在课桌前,事实上却并没能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音乐欣赏。从这一角度上看,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充分激发其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学习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音乐欣赏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音乐教师则可以从音乐欣赏氛围的营造角度切入,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来也可以迎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使得后续音乐欣赏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一管弦乐曲欣赏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风音乐中较常采用的民族乐器及其音色,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则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好相应的学习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是《春江花月夜》这一首由古典琵琶独奏曲改编的民族管弦乐,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首乐曲,我们要先了解它运用了哪些民族乐器进行演奏,接下来我们先初听下这首乐曲。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注意力会聚焦于接下来所播放的乐曲上。而通过这样音、辨、赏相结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当中。

二、采用情感教学,增强音乐审美体验

音乐欣赏本身是一项较为主观的学习活动,不同的学生在听同一乐曲时所产生的情感与感受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欣赏教学过程当中,一般不需要刻意地引导或者要求学生遵循教师自己的音乐体验,而是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大胆地发挥出自身的音乐欣赏主体作用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欣赏体验。不过由于音乐本身是具有多重美的,在开展欣赏教学活动时,适时的情感教学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切领会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春节序曲》这一富有民族风格、鲜明热烈节奏的以陕北民歌为素材所创作的管弦乐曲时,则可以按照这一乐曲的复三部曲式乐曲结构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所起到的不同表现作用。乐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凑、速度快切力度强,呈现出热闹欢快的乐曲情绪;第二部分则有温暖抒情之感,这是由于这一段旋律十分抒情优美,且节奏、速度舒缓,力度减弱,与第一部分对比明显,仿佛展示了人们在春节互相祝福与问候的画面;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旋律的缩短再现,所呈现的喜庆心情也更加欢快、流畅。在这样的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锻炼,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其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解读音乐特质,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进步的音乐技艺了解与学习过程,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则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解读乐曲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之美,从细节着手,引导学生充分地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多元化情感或多元艺术表达。以《百鸟朝凤》这一传统的民族唢呐独奏曲为例,教师则可以紧扣唢呐音色模拟各种鸟鸣与虫鸣声的这一乐曲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并体会乐曲中所表现的百鸟争鸣的大自然和谐之美,引导他们深切感受乐曲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欢快热烈的情绪,让音乐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又或者是在欣赏《青春舞曲》这一由新疆民歌改编而成的汉语歌曲时,教师则应当带动学生感受舞曲的俏皮之处及其音乐中所蕴含的异域风情。总而言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住乐曲的特质,并对其加以剖析、解读,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视野,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聆听和欣赏的兴趣,并借助多样化的欣赏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刻感知,有效渗透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 2021-07-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3839.html 1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