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7月19日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

○ 凯里市旁海中学 任永玲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实验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能够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真实,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又克服了实验的直观性、操作性等方面带来的限制,进而对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在课堂上多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镁条燃烧”相关实验时,我从互联网上下载高清的镁条燃烧实验的视频与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欣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的耀眼光芒与产生的白色烟尘。通过多媒体设备将镁条燃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化学的实验现象。

再如,在研究“分子的特性”时,当我做完《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的实验后,得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但是有的学生不理解,这时我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水与酒精混合后,两种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以致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从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整个过程相当直观,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能把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时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单靠教师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这一知识点时,因为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很差,所以很难建立起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表象,学生不仅感到学习很吃力,而且容易产生化学很难学的思想,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核外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自然也就建立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规律。

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学生思考,从制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制法,并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方法比较,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图文并茂,交互性强,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很容易突出实验教学的重点,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课堂实验

由于农村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器材的缺失、更新等问题,化学实验在不少课堂上无法真正得到实践性的操作,同时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污染性,如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进行模拟,将部分实验细节通过慢放、放大的手段,学生就可以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熟知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与结果,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进行金属钠在水中反应这个实验时,我将传统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改进,在方形投影试管里放上一定量的水,滴入几滴酚酞试剂,然后将小块金属钠投入到投影试管当中,学生通过投影屏幕直观地观察到钠的游动、熔化、漂浮、声音等等现象,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不言自明。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原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2021-07-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3866.html 1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