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周志光 龙泉) 今年以来,黎平县采取“党建+”模式,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促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党建+就业服务中心。该县成立了黎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服务中心,龙形街道社区党组织配备专职就业服务工作人员5名,实现了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法律服务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引进人力资源公司2家,与就业服务中心长期合作。同时,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5个移民社区党组织联合成立隆兴劳务合作社,精准建立16054名搬迁劳动力信息台账,全程动态跟踪服务。截至目前,龙形街道共召开大型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开展就业培训42期804人,实现新增就业1800余人。
党建+就业指导员。该县龙形街道派遣7名党建就业指导员到11家扶贫车间指导开展工作,实现就业910人。在指导员的协调下,针对老弱病残特殊搬迁群众,开发了92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和1818个扶贫就业援助岗,切实保障一户至少一人以上就业。同时,将新建农贸市场摊位和门面的租金对搬迁群众进行减免优惠,实现移民群众就业340人。
党建+就业服务窗口。开设就业服务窗口,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移民社区楼栋QQ群、微信群146个,动员搬迁群众14284人入群。安装就业服务宣传栏10个,张贴就业宣传牌215块,以居民小组为单位配备就业专员154人。截至目前,共发布各类就业信息1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惠及20000余人次。社区党委(支部)牵头成立35支劳务输出队,组织劳动力到周边茶园、农业产业基地用工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