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邰胜智) 近年来,施秉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想,不断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农特产品+互联网+电商+网络主播”运营模式,带领农户探索推行“套种套养”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实现多产多赢多收。
在该县双井镇1.3万亩脆红李精品水果种植基地里,笔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果树上挂满了亮泽的果实,而果林下丹参花正在竞相开放,花香引来群蜂飞舞,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双井镇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突出市场导向,不断创新农业发展理念,结合镇情村情特点,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引导各村发挥坝区资源优势,探索推行“脆红李+丹参+养蜂”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在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劳力、肥料投入成本和增加附加值,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和就业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果树下套种丹参,又在基地周围套养蜜蜂,可以实现果树与丹参肥料资源共享,同时为蜜蜂提供丰富的花粉,也借助蜜蜂帮助李子花授粉。”双井镇党委负责人说。
在马溪乡王家坪村1200亩林下天麻种植基地上,200余个蜂箱整齐排列着,丛林间的野生古树茶枝叶繁茂生长着。据了解,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乡土人才+农户”运行机制,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天麻+养蜂+野生茶”绿色产业发展,并采取“农特产品+互联网+电商+网络主播”销售模式,帮助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为接续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同样,马号镇老县村党支部通过领办村级合作社,带领群众流转土地抱团发展种养业,采取“以种定养”方式,在“精品稻+生态鱼”基地附近新增建立养鸡场,并把鸡粪便发酵成有机肥后用作水稻肥料和生态鱼饲料,实现了粪便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同时帮助农户盘活了闲置土地,带动群众实现土地租金和利润分红双丰收。
“单一的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年来我们推行套种套养后,农户们实现了翻倍收入,生活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