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7月29日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及指导方法

○ 从江县停洞镇归奶小学 周盛杰

语文教师大都体会到,注重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应用等几个环节十分重要,特别是课前预习不仅是语文科目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预习才算得法呢?笔者结合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搞好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根据本人对任课班级学生的观察,很多学生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只是在课前简单地看看书,完全是流于形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强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

2、有助于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预习内容,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认识规律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助于学生养成写预习笔记的习惯。做好笔记,利于预习,更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摘录下好词好句,记录下疑点、重点、难点,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画准了中心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利于提高阅读自信和阅读效率。

4、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耳、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读书,只有通过多读、朗读、诵读才能有丰富的语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二、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1、制订符合学情的导学案。教师可以编写一份步骤具体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导学案应涉及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和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一些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导学案的设置要突破传统,不要只是一味地做题,从书本上去找到一些现成的结论,从而忽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2、反复读通全文。初遇文章要读三遍以上才了解题意,如若没有把握,应参考课文之前的学习提示、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时,要圈出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再读课文时,要大概掌握课文的内容;三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要认、要写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在课文中划出重点句子以及课后要求体会含义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联系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标注文中出现的妙语、佳词、锦句进行积累。

3、大胆思考质疑。在预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学贵有疑,学贵敢疑,学贵勇疑。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充满了疑问的课堂永远比一个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来得更加精彩。而实际上,当被问到时,很多学生永远是没有问题。是真的没有问题吗?是不知道问题在哪,不知道怎么问,不知道问什么,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因为长久的教育模式已经使得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处于被问的角色,现在让他们自己去问问题,反而使得他们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问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护好爱问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要耐心地启发学生用心体会教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逐渐使学生掌握在预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4、阅读概括文意。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而言要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需要在预习中培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根据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认真读书的习惯。

5、收集查阅资料。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层面。选编的课文中,有些出自大家之手,有些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对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课文相关资料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习惯,也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检查预习情况。有布置就要有落实,要想预习能够切实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督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 同学之间的互查,学生组内检查,教师抽查等等。在汇总检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上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在课堂上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多讲、多说。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师在做好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课前预习应给予重视并进行悉心指导,一方面充分调动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迈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 2021-07-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4584.html 1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及指导方法 /enpproperty-->